4# chenyihui
个人感觉这是误解——英文期刊也有关系稿和人情因素——只不过那些文章水准比国内关系稿高一些而已。
有关系稿不可怕,毕竟制度是人在执行,且期刊发表作为学术交流的一部分免不了“人情”和“名气”因素——这并不一定是造成期刊质量下降的首要原因。
归根到底两个因素:投稿人水准和发表考核制度。国内的考核制度(包括毕业、晋升和奖励制度)不合理才会导致大量“水货”的出现,也加剧了人情稿和关系稿现象。至于投稿人水准,这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只能慢慢努力了。
其实有句话可能不太文雅叫“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 写作规范和研究范式完全可以通过多读文献、多交流来了解。
但如果投稿人主观上不学习、客观上学不到(比如无法查阅一部分资料,没有经费参加高水准的会议研讨等),那就能低水平重复——而目前的考核制度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它的初衷肯定是鼓励投稿人向“相对”优秀的期刊投稿,可是最后造成“优秀”期刊因为低水平投稿人太多而逐渐水准下降(或者坚持用稿标准而出现老面孔重复的现象。当然不少人把这个因素归结到“学霸”上,认为一些人发稿子容易,所以几本主要期刊上都是他们的文章。这个应该区别看待,假如那些文章有硬伤,那么质疑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文章质量上乘,那也没辙,毕竟期刊不能为了追求发稿人的多样性而降低录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