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0554 13
2011-06-21
今天与老师聊投稿难度的时候突然想起论坛上经常有类似的讨论,写几句自己的感想。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中文最好的几本期刊与中等SSCI差不多。

这个话有几个问题:

第一,哪几本中文期刊是最好的?

第二,中等SSCI到底是哪些?

第三,“差不多”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

当然了,吹毛求疵显得非常无聊,前两个问题可以淡化,核心是第三个问题到底如何评判。

支持那个观点的人一般以“录用率”作为标准,也就是说中文最好的几本期刊录用率非常低(具体有多少,大家莫衷一是,很难有统一说法),应该不会高于10%(10取1),甚至可能低于1%(100取1)。而英文期刊(50-100排名)录用率在15%左右,好期刊(30-50排名)低于8%,顶尖期刊低于5%。同时要考虑投稿人的平均水平,打个比方:全运会与亚运会或者奥运会短跑比赛,情况是完全不一样,尽管每一轮晋级的名额可能一样多 。

如果按照这个参数比较,发表难度是中文最好的几本期刊要大。但显然,大家也知道录取率不等于期刊质量。如果投稿人水平都很好,即使高录用率也可以保证期刊水准,反之,即使录用率低也可能出现糟糕的稿件。

如果把投稿当做一种投资行为,那么风险和收益都要考虑。现实中,中文某些期刊的收益可能更高尽管投稿成功的概率要低一些,这是为什么不少人最后还是选择中文投稿(如果我们不考虑英文写作这个因素)——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某些期刊的录用率,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录用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稿件质量却未必提高。
---------------------------------------------------------------------------------------------------------------------------------------------------------------------------------------------------------
我也看到不少朋友谈论某些外文期刊(知名度不小,排名也不错)质量每况愈下,水准越来越次。这个确实很难衡量,只能凭感觉。因为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所以难以有统一结论。

不过,如果一本期刊无论中文英文,上面的文章读第一遍就能发现“缺憾“或者明显的”错误“,那就是问题比较大了——好在大多数文章都需要读几次才能发现问题。

有些期刊上的论文,读的时候能感觉到作者知道问题却刻意在回避,这个责任就在编辑和审稿人了。如果作者知道问题并且解决不了,那么应该修改,修改之后依然解决不了,暂时就不宜发表。如果作者刻意回避问题,审稿人还”放一马“,那就不负责了。前段日子论坛也为某篇文章热闹过,当然后来被和谐了,咱们也就不提。类似的情况出现的频次越多,那么期刊的严肃性就要打问号。

当然了,要求别人总是比苛求自己容易。我们写完论文总希望能发表,而且要发到自己心仪的刊物上去——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会不会恪守学术道德自觉完善后再投稿?或者干脆就暂时搁置呢?恐怕很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22 00:54:49
经典,确实如此,国内顶级期刊难发,其他期刊关系太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2 08:28:50
1# 夸克之一

版主说的非常在理,论坛上很多人还在不停的鼓吹《科技进步与对策》质量很高呢,理由也是这个期刊投稿量很大。我的师兄现在在国外访学,正在经历从中文写作到英文写作发表论文的过程。他也说,总体来讲,外文期刊要严谨很多,审稿人的质量也要专业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2 10:40:37
1# 夸克之一
版主说的很有道理。
可是国内的期刊要怎样做才能变得规范呢?
不知道哪一天,才不会有“关系稿”这样的东西存在……
我希望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2 11:30:36
4# chenyihui
个人感觉这是误解——英文期刊也有关系稿和人情因素——只不过那些文章水准比国内关系稿高一些而已。

有关系稿不可怕,毕竟制度是人在执行,且期刊发表作为学术交流的一部分免不了“人情”和“名气”因素——这并不一定是造成期刊质量下降的首要原因。

归根到底两个因素:投稿人水准和发表考核制度。国内的考核制度(包括毕业、晋升和奖励制度)不合理才会导致大量“水货”的出现,也加剧了人情稿和关系稿现象。至于投稿人水准,这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只能慢慢努力了。

其实有句话可能不太文雅叫“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 写作规范和研究范式完全可以通过多读文献、多交流来了解。

但如果投稿人主观上不学习、客观上学不到(比如无法查阅一部分资料,没有经费参加高水准的会议研讨等),那就能低水平重复——而目前的考核制度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它的初衷肯定是鼓励投稿人向“相对”优秀的期刊投稿,可是最后造成“优秀”期刊因为低水平投稿人太多而逐渐水准下降(或者坚持用稿标准而出现老面孔重复的现象。当然不少人把这个因素归结到“学霸”上,认为一些人发稿子容易,所以几本主要期刊上都是他们的文章。这个应该区别看待,假如那些文章有硬伤,那么质疑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文章质量上乘,那也没辙,毕竟期刊不能为了追求发稿人的多样性而降低录用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2 11:40:04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