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一个福利经济学视角
这里先提出问题以及本人的主要观点,是否正确供大家参考。
目前中国ZF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手段包括公务员扩招、村官、国有企业扩招等。其中公务员与村官都有国家财政供养。那么ZF通过增加财政供养人数,这种政策的后果是什么呢?
中国的财政供养人数与总人口相比,大约为1:20,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供养人口与人口比例大约为1:80左右。那么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普通纳税人口的负担显然较重。
财政供养人口的工作性质,在中国,大家都知道,一般是提供一些公共服务,但是这些公共服务是否物有所值,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以增加财政供养人口的方式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短期来看,可能会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但是长期来看,却能够增加社会矛盾,破坏社会和谐。因为公务员并非直接创新社会财富的人群,把社会精英都吸引到不直接创新社会财富的财政供养序列,会减少社会财富创新的动力,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财政供养序列,社会矛盾将越来越大,因为普通纳税人的负担将越来越重。而当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财政供养序列之后,他们会在行政序列中竞争权力,而且会利用权力对社会进行越来越重的盘剥。如此一来,这种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从长期来看,将会增加社会矛盾,使得社会分化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