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资本是否创造价值,言MM等对我的回帖曾经有过质疑;今又见 hhj先生的类似帖子,特回答如下。
愚以为,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已经没有回头路,本论坛对于改革的哀叹、咒骂、空想却不绝于耳。咒骂归咒骂,但大家似乎除了背诵150年前西方人的革命理论以外,没有任何自己的创新。比如对于资本是否创造价值,一部分的回帖是愤怒,认为这个问题在150年前就被写成终极真理了。
国人要想在价值论方面有建树,建议考虑几点问题:
1、资本是一个系统,包括人力资本、物力资本。任何孤立的要素,如单独的工人、单独一张钞票、单独一台机器等等,都无法构成资本。
2、资本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通过智慧,将他们能够触及的要素组成一个系统,并通过这个系统中的各种要素的流动,获取更大的价值。
3、一切经济的发展、改革、变革,无非就是改变资本各要素的组合关系,并以此改变资本要素的流动方式、流动速度、流动质量。苏俄时代的共产主义变革,无非是将资本的要素按照一种极端的、不现实的方式进行组合罢了,而这种革命除了使资本的流动能力变小、流动质量变坏以外,根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消灭资本。
4、资本创造价值,并不是指资本中的某一要素创造价值,如机器、厂房、技术等等,而是整个系统通过某种组合之后创造价值。单个的工人是无法创造价值的,只有他进入这个系统之后才能创造价值。我们说居民“存款创造价值”,并非说“钞票创造价值”,而是指这种存款在进入资本系统后,加速了其它要素的流动速度和流动质量,从而创造了价值。
5、我认为企业家(无论他是否出资)创造价值,根本原因是:企业家独特的人力资本,导致他能够抓住市场契机,对局部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促进资本流动方式、流动速度、流动质量发生改变,从而创造价值。企业家也有倒闭的时候,比如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这说明企业家有时候创造负价值。其原因是他对资本的组合方式已经没有效率。
6、苏俄时代的革命,其目标是消灭资本。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革命时代,苏联人消灭了资本家,将企业、土地等等收归国有,构造国有企业、集体农庄。他们以为这样就算消灭了资本。大谬矣。资本依然存在,无非是资本的要素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并且这种组合的方式排斥市场竞争,用纯粹行政计划取代市场配置机制,从而导致革命后的资本的流动方式、流动速度、流动质量变坏。因此,这种计划经济注定是要失败的。
7、尤其重要的是,在计划经济中,苏联中央和地方官僚成为一切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物力资本的实际所有者、管理者、收益者,从而是国有资本演变为官僚贵族的流动性的、世袭的私人资本。
(1)、世袭,指苏联官员可以通过官员之间的权力交换来安插自己的子女、亲属、裙带继续做官,世代把持对国有资本的控制权。
(2)、流动性,是指苏联政府官员与国有企业官员的位置是可以流动的,其流动的原因是所有官员对国有资本红利的瓜分不平均,其目标是政府官僚与国企官僚的瓜分机会的平均化。
(3)、私人资本,是指苏联政府官员、国企官员、工人贵族是国有企业的最终收益获得者,而此外的人民,如而苏联下层市民和广大农庄农民是无法享受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1 19:36:0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