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到2013年间,采用上游度法来分析企业在行业层面的全球价值链(GVC)地位,我们可以根据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中国海关数据库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方法主要关注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是否更多地参与高附加值或低附加值环节。
**思路流程:**
1. **数据准备**: 收集并整合上述三个数据源的信息,包括企业级的出口信息、行业投入产出矩阵以及详细的生产成本和收入细节。
   
2. **上游度计算**: 使用WIOD数据库中的全球投入产出表来计算每个行业的上游度。上游度衡量一个产业对最终需求的间接影响程度,较高的上游度意味着该产业更接近于最终消费的起点,处于价值链中较前的位置。
3. **企业层面分析**: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中的信息,将每个企业的活动与全球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数据相对应,进而计算出每个企业在GVC中的地位。
   
4. **关联FDI影响**: 参考Antràs, Chor等人的研究方法,评估外国直接投资(FDI)如何影响中国出口企业在国内附加值的提升。
5. **文献借鉴**: 结合张鹏杨的研究《FDI如何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国内附加值_基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视角》,分析在GVC升级过程中FDI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具体实施步骤:**
- 使用Stata或R等统计软件编写do文件(程序脚本),实现数据清洗、变量计算以及统计分析。
  
- 进行描述性统计,了解行业及企业层面的基本特征变化趋势。
   
- 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检验FDI对提升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程度和路径。
- 编写报告,包括研究背景、方法论介绍、实证结果解读、政策建议等部分。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详细地描绘出2000年至2013年间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演变轨迹以及FDI对其影响的具体机制。这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企业在GVC升级中寻求更优策略提供参考。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