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878 3
2005-01-31

十四世纪——十八世纪初,欧洲尤其是英国手工工场比较流行,特别是羊毛纺织业,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举的例子如资本主义起源都是关于羊吃人的,但是18世纪初——18世纪40年代左右,产生了工业革命,但是工业革命却主要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马克思举了很多棉纺织业工厂来说明机器大工业!

问题:为什么技术进步或机器没有首先应用在盛行手工工场的羊毛纺织业,而是发生在棉纺织业!

新制度经济学如何解释呢!

哈哈,3天后给说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2-1 10:59:00

原来英国使用的棉纺产品主要来自印度, 面对竞争, 英国的毛纺协会促使政府通过了禁止棉纺产品进口的法律, 于是英国开始自己生产棉纺产品, 但在人工相对高的英国不可能采用印度的生产方式, 这样就对棉纺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算是"进口替代" 逼出的机器大工业.

对新制度经济学不了解, 只能算是提供了一个历史过程, 还请高人再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 14:31:00

不了解那些历史和技术,不回答。但是制度与生产间的一般关系我可以回答。

详见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265

斯密没有回答分工合作提高生产率的原因,分工合作提高生产率是在于生产结构的改变。组织要素就是将其它各要素结合在一起的那种要素,它决定各要素间的结构状态。通俗理解,生产组织就是生产管理,但是生产组织绝不只是生产管理。生产组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内组织,是技术中所携带的一种自组织,如拧螺丝只能用扳手而不能用锤子;二是企业内组织,即生产管理;三是体制内组织,即政治法律等。在其它要素不变时,由于不同生产组织改变了各要素间结构关系,从而产生的生产能力不一样。结构有时更决定事物的性质,如碳原子在这种结构下是石墨,在另种结构下是金刚石;如同样的人和武器,在这种结构下是精锐部队,在另种结构下不堪一击。10个裁缝聚在一起,如果还是各做各的,生产率是不会提高的。但是如果组织发生了变化,8个人专职于缝,2个人专职于卖,生产率便提高了。一个资本家有两个同样聪明和勤奋的儿子,各得家产一半,最后一个沦落街头,一个变成比尔·盖茨,其原因不在别的,只在于二者的管理方式不同。 从宏观看,政府是经济系统内的,专门负责生产组织要素。此时在其它要素不变时,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的生产力不一样大。我国当年的农村承包责任制足以说明这一点,承包到户就是通过改变各要素的结构状态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我国现在必须进行政治改革,以改变社会的组织方式,从而结束目前的低效率局面。GDP增长再不能以高投入为代价。

………

给定任一生产单位,如一个车间、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其生产状况就像是一台机器,工作久了它会疲劳,从而其生产力减小。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其各要素进行重新整合。整合的内涵有二,一是置换要素,二是改变结构。 …………

改变结构就是通过组织方式的改变使各要素间的结构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消除生产疲劳,提高生产力。这一种消除生产疲劳的普遍方式,充满人类社会每一个角落。例如主妇们不断重组家具摆设,从而使家庭保持温馨;例如企业不断重组办公室,从而保证工作效率。对企业而言,不断让高层领导流动(换岗)也能起到这种功效,因为不同领导的组织方式是有差异的。对国家而言,领导不断换届是保证国家活力的根本前提。显然,各届领导班子间的血缘关系越淡,则给国家带来的活力越大。值得注意的是:结构关系的改变并非一定使生产力增加,它也同样能使生产力减小。怎样的组织方式使生产力增加,怎样的组织方式使生产力减小,那是管理学要说明的,与价值论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3 08:29:00

在机器以前的手工工场时期,得宜于英国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和地中海沿岸对毛纺织品的需求,从就业人数、所占有的资本和产品价值来衡量,18世纪初毛纺织工业是当时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但是产业革命之所以从棉纺织业开始,原因在于:

18世纪初期,毛纺织业中的一些操作已经进行了技术改进或创新,如用水力驱动的槌子、刺果起绒机、针织机和荷兰织布机、卷线杆、用煤炭染色等等,这些技术改进也在棉纺织业上得到应用,但都没有产生生产组织的变革,只是为下一阶段的技术变革积累了技术条件。

从技术上来看,在早年机器发展还很不完善时,其运动笨拙而不稳定。与作为有机的、易变的动物纤维的羊毛相比,棉花作为一种植物纤维,具有结实而相对同质的特点对机器缺陷的抵抗性具有决定性的优势。

从经济上看,棉花的供给由于增加其播种面积比增加绵羊数量更快而具有很大的弹性,作为廉价、易于洗涤和修补和具有更轻纤维的纺织品不仅激发了人们新的消费习惯;而且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产品出口市场从地中海沿岸转向处在亚热带和夏季炎热的温带地区,使棉纺织品市场需求更具有弹性。所有这些使棉纺织业最早实现了工具向机器的转换,建立起工厂制度。

当然,二楼的朋友也分析了国家在机器创新中的作用。确实,当时在英国,人死了的裹尸布都必须经牧师验证是否是英国生产的棉布,如果不是英国生产的,则不能下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