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616 1
2022-11-12

4673.开辟化合物的广阔天地

2022.11.12

我是通过分析原子结构,发现化学元素的形成可能与重力环境密切相关。并且,新的化学元素的形成,不是原子量的简单相加,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渐次形成的。

我的分析进行到人工核素时遇到了困难:所有的人工核素几乎都违背了中子递增规律,也就是“氚”结构递增规律。后果是存在时间瞬息即逝,甚至出现了纯质子结构!让我怀疑所谓人工核素的真实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工核素都是这样:核试验发现的人工核素相对较好,分析可以顺利进行。对撞机“撞”出来的人工核素,分析难以进行,与化学元素形成规律明显不符,让我怀疑撞击核聚变的可能性。

首先,撞击容易引发核裂变,而不是核聚变。其次,撞击除了表层,不可能改变原子深层结构。所以,创造新元素不是原子量简单相加,而是不同重力环境新结构的形成。并且,撞击核聚变数亿分之一的成功概率,不应该成立!

根据化学元素形成规律,“氦3”是不可能聚变为“氦4”的。也就是说,先裂变,再聚变,只能聚变出与重力环境相适应的化学元素,未必是目标元素!

而“氦3”在自然界的丰度几乎为零,获取要耗费多少能量?根据质能转化守恒定律,氢元素的形成是吸热反应,氢元素基础上的核聚变既不是放热反应,也不是吸热反应,“聚变能”从何而来?相关设备又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而化合物的形成相对容易,每一种化合物都有特定的物理化学属性,是人类发现新材料、新工艺的广阔天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11-13 12:36:07
点个赞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