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社交时代最大的赢家?两个不同的答案可能只相距十米。
4月27日,当新浪CEO曹国伟走上移动互联网大会的演讲台,面向观众侃侃而谈时,他的右侧矗立着新浪微博的直播屏幕,左侧则是其最不愿意看到的腾讯微博。“腾讯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曹国伟已无需讳言。
新浪和腾讯的势能转换是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最富戏剧性的故事。作为中国互联网门户模式的开创者,新浪一度是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但和门户模式的“鼻祖”雅虎类似,其拥有强大的内容运营能力,却缺乏模式创新和作为的基因,在邮箱、游戏、搜索、电子商务等新方向的探索中接连失败,始终未抓住转型的契机。相反,以一款QQ客户端起家的腾讯,依靠聚拢的庞大用户群,迅速颠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在2006年轻松超越新浪后跻身中国互联网第一阵营。过去五年,腾讯长期占据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第一的王座,新浪则命运波折,甚至试图和分众传媒合并以挽救不断被超越的命运。如果没有微博这一救命稻草,雅虎的悲剧很可能将在新浪身上重现。
一切源于微博。这个最早由Twitter引爆流行的互联网产品,被新浪在中国复制并发扬光大,2009年9月底,新浪十周年之际,其微博产品正式公测,此后仅用18个月就轻松获得过亿用户,成为中国互联网增长最快的产品。继“偷菜”游戏风靡之后,人人都能创作的140字微博,炙手可热,原因正如本刊所阐述:微博成功颠覆了传统的门户模式,实现了更低成本、更多受众、更大规模地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阅《信息的重生》)
微博的爆发为新浪提供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可能:继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之后,成为中国互联网第四个平台级企业。“门户是传统的平台,微博是互动的平台,如果能形成协同效应,这就是一个超媒体的平台。”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向《环球企业家》指出。
在初期大获成功后,新浪微博设定了从媒体到社区到平台的三步走战略,先满足用户获取信息和基本交流的需求,再形成海量用户的互动社区,最后沉淀用户关系形成即时沟通的网络平台。尽管庞大的平台构想仍需经过运营的考验,但已足以让新浪上演完美反击。
过去一年多,新浪股价差不多上涨4倍,市值达到80亿美元左右,仅次于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三大巨头。自从被赶下中国互联网王座后,这家门户网站已许久未享受如此风光,甚至连“新浪微博估值几何”,都已成为高盛、中金等投资机构争论不休的话题。
反观腾讯,这家多年来很少遇挫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却恰恰于此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奇虎360的客户端大战,使其陷入舆论漩涡,备受“垄断”和“抄袭”的指责;而去年第四季度净利增速创三年来最低,又导致百度夺去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第一的桂冠。
企鹅帝国更深刻的危机来源于微博等社交网络的挑战。社交时代的迅速驾临推动着互联网最大的变革,传统门户模式已日渐黄昏,即使是搜索模式的代表谷歌(Google)也受到社交网站如Facebook和Twitter的冲击。尽管QQ客户端的渠道优势表面看来依然强大,但其源头用户的关系链却已悄然被新型社交平台改变。
微博的本质正是用户关系链的重塑,过去,用户的关系链根据强弱分散在IM、熟人社交网络、BBS等不同的产品中,而微博在整合了媒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很容易形成新的社交关系,冲击传统IM和网络社区。这种效果已在逐步显现。随着新浪微博对用户粘性的增强,微博私信已部分取代了IM的沟通功能,与此同时,新浪已在抓紧测试微博内部IM,为相互关注的好友提供在线的实时交流。这无疑是对以IM为核心平台的腾讯的巨大威胁,“微博冲击了腾讯原有的用户关系链,我们必须从战略上卡位。”腾讯微博事业部总经理邢宏宇向本刊强调。
“不是等别人革你的命,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马化腾此前接受本刊采访时曾指出,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者。从去年9月开始,腾讯微博开始发力,基于QQ各个产品线庞大的用户群,腾讯通过QQ空间推广等手段迅速壮大了用户基数,突破一亿用户大关和新浪并列第一阵营,活跃度也在贴近与新浪的距离。在市场推广上,腾讯公司重金赞助春晚,并推出以莫文蔚为主角的广告片,不惜代价投入微博之战。
产品矩阵上的巨大优势正在被腾讯利用到极致,比如QQ客户端已经整合了腾讯微博面板,集即时通讯与微博于一身。随着微博业务重要性的提升,其在组织架构上正获得更多的独立性,腾讯微博已经从网络媒体事业群的下属项目组过渡到独立的事业部。
这场战争注定惨烈。微博已是新浪所能抓住的最好机会,也是腾讯不得不全力以赴争夺的“要塞”。关系未来互联网格局的生死战役,谁能率先胜出?
跑马圈地
从推出微博到攫取过亿用户,新浪仅用了18个月;腾讯更快,去年4月微博上线,9月开放注册,之后六个月破亿。但这还远远不够。
“你开微博了吗?”如果遭遇新浪或腾讯的员工,这是个躲不过的问题。
大多数人或肯定作答或欣然受邀,但也有些人将陷入尴尬。比如史玉柱,这位在新浪拥有200多万粉丝的名人,在公开场合应诺在腾讯开微博后,却被属下告知,其已和新浪微博签有独家协议,不能再和其他网站合作。一番周折之后,腾讯微博才最终如愿以偿。
这只是微博“圈地运动”的缩影。新浪最早发力,建立了名人资源的壁垒。博客时代良好的合作以及新浪的媒体优势,让一些机构与名人用户不得不选择新浪,并签订独家协议。而时间上的先发优势,和名人圈子的形成,更是给了新浪一个宝贵的“资源独占期”。
比如,台湾艺人蔡康永和小S已经将他们的朋友圈子都安扎在新浪微博上了,这个圈子现在带动了台湾整个娱乐圈的艺人都在微博上互动。蔡和小S主持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每期节目都会出现新浪微博,并且时不时提到“发微博”。“天后”王菲的新浪微博账号甚至就是粉丝们研究明星的小圈子挖掘出来的。
后来者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来竞争,但腾讯的反击却十分顽强且不惜代价。“战火”甚至蔓延到新浪总部所在的理想大厦:新浪员工发现,腾讯的工作人员守在大堂咖啡厅,拿着企鹅公仔邀请刚在新浪做完节目的名人嘉宾开微博。腾讯微博最新的辉煌战果是,拉到了曾经的新浪博客“女王”徐静蕾官方入驻,这多少让新浪有些尴尬。
与拉拢明星名人相比,腾讯微博导入好友关系链比新浪更有优势。QQ拥有超过6亿多活跃用户,其新版客户端直接绑定了微博读写面板,方便注册和使用,QQ上好友状态会显示微博特有的蒲公英图标,提醒有好友微博更新。腾讯微博还会基于QQ号来推荐用户所认识的好友,这使其初期用户迅速“井喷”。
此外,手机QQ、腾讯网,QQ空间、QQ拼音输入法、QQ阅读、QQ音乐等等众多产品也增加了微博入口,未来QQ群功能也会与微博打通。众多产品组成的产品矩阵能将各自用户流量在腾讯这个“在线生活平台”内流动起来,导入腾讯微博。
依靠各自优势,新浪和腾讯从不同角度切入微博,前者初始用户多为精英,后者初始用户更为草根,但最终的目标都是渗透更多的互联网用户群。然而,由于用户在线时间有限,很难活跃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无论是新浪还是腾讯,如果不能达到50%以上的用户渗透率,都难以取得稳固的领先地位。
目前中国网民数量接近五亿,以此判断,双巨头的中期用户数目标至少要达到2.5亿以上。“未来微博格局主要是一两家很大的,不能容纳更多,很可能将来微博用户群就是互联网用户群。”邢宏宇预测。
速度将是决胜关键。曹国伟此前透露,新浪微博今年的首要目标是增加市场份额。而腾讯已将其达到两亿以上用户的期限设定在今年年底,为此两家公司都声称,将对微博做无限量投入,上不封顶。
正面交锋
回头来看,自从腾讯微博去年9月公测起,双方的冲突就日渐升温。
两个公开的小插曲是,新浪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在微博上暗示,腾讯正在大肆“挖角”新浪的微博员工,甚至连陈彤的司机都接到了猎头电话。而今年3月,腾讯的第三方微博系统iWeibo上线时,新浪微博负责人彭少彬发出激烈指责,称其“连文案都不改就抄袭”新浪类似的xWeibo系统。
至于双方互相“封杀”的举动已沦为常态。腾讯旗下搜索引擎“搜搜”推出了微博内容搜索产品“SoSo微博”,很不幸,你别想搜到新浪微博的内容。新浪最近则暂停了个别跨微博平台同步内容的应用工具,彭少彬对此称,这是为了维护整个平台的秩序,“必须对一些伤害平台和用户利益、违反规则的用户和应用采取措施。”
新浪微博强悍的运营能力和先发优势,一度是腾讯微博头顶的大石。腾讯微博邢宏宇最紧张的时刻是去年公测后的头两个月。当时新浪已占据了8个月的先发优势,已有用户数千万。面对新浪无形中的市场优势,腾讯微博顶着压力要做各个方面的调整与平衡,包括产品策略功能、用户体验、内部不同的意见等等。“当时形势与现在有很大不同,那时发展不好可能会变成被人遗忘的产品。”煎熬时刻已是过去式。尽管用户活跃度仍与新浪微博存在差距,但至少用户量级已不遑上下:4月底,腾讯微博宣布用户达到1.6亿,活跃用户9300万。
除了产品矩阵协同效应的发挥,腾讯也有意无意在产品细节上追求与新浪的不同。比如,新浪微博用户昵称不可重复,腾讯微博则每个叫“张三”的人都可以注册“张三”这个昵称;新浪每条微博的转发只是作为数字存在,腾讯微博则提供了显示哪些用户转发的功能。腾讯微博还针对内容与用户更好地分类推出名单功能,用户通过名单能将自己关注的对象进行分类,也可将分类完成后的名单公开分享出来。
随着微博更多功能的深入挖掘,双方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拉名人”。新浪在媒体属性之外正添加更多的娱乐化生活化功能,包括与游戏、视频等网战的合作,挑战原来自己的弱项和腾讯的强项。
在线聊天或许是新浪微博对腾讯最有杀伤力的功能。今年3月,新浪微博推出“微博AIR”客户端,既能读写微博,也能看到好友的在线状态进行即时通讯,弥补微博这种产品只能异步通讯的先天缺陷。但仍未满足用户的根本诉求:许多用户在新浪微博上建立联系后,日常沟通却转移到紧密性更强的QQ上。新浪微博相关人士也透露,此前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有用户提出了添加IM的需求。据本刊获知的情况,新浪微博的在线聊天功能已基本成熟,即将在微博页面右侧显示,如果用户是微博的重度使用者,完全可以取代QQ的大部分沟通功能。
但腾讯并不会轻易被“革命”。这样的功能其实腾讯做起来并不困难,如果腾讯认为这样做是有价值的,大概不久后我们也能在腾讯微博看到类似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