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10 发表于 2022-12-1 21:06 
资本论说的价值,就是生产供给产品的劳动,劳动用行业劳动来核算。如此而已,仅此而已。价值量,也就是劳 ...
我们看任意的某种某个商品(商品含劳务服务。商品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使用价值,即人类产品,属于人类产品),
这商品,它有相应的实物量。这是个什么什么,是多少多少,一定时段上可供消费多少人次、多少天。譬如一桶酒,是某某品质某某度数的白酒,保质期若干年,数量是十斤,可供某三人喝若干场酒,可满足某三人消费一星期,等等,之类。
这商品,它有相应的劳动量。这是若干人天的劳动时间,这用社会必要劳动即行业劳动来核算(而不用个别劳动来核算),这是若干种行业劳动的混合混杂。譬如针对面条这个产品来看,这包括,小麦种植的行业劳动量,面粉加工的行业劳动量,面条制作的行业劳动量,等等。
这商品,它有相应的产值量。产值,是产品的任意的价钱市值,也就是产品的任意环节的任意变动的价格,交换价格,市场价格。产值=成本+利润,利润量对应对等剩余劳动时间(整体化来看,用行业劳动来核算,则剩余劳动时间也叫剩余价值量)。
如前面所说,劳动量=产品量=价格量,个别劳动量=个别产品量=个别价钱量,行业劳动量=行业产品量=行业产值量,等等。
这商品,它有相应的收入量。收入=市场收入=实际的货币的收入=产品的实现收入=产值的变现收入=销售收入=产值*成交比例。
所谓实现价值(价值即劳动,属于劳动),是什么意思呢?
商品价值,商品产值,二者在数量上对应对等。
实现价值,销售收入,二者在数量上对应对等。
实现价值,就是成交卖掉的那一些价值,就是变现的那一些价值,这表现为产品成交,产值变现。
就是说,在数量上,销售收入对应对等卖出去的产值,卖出去的产值对应对等卖出去的产品,卖出去的产品对应对等卖出去的劳动。
一些商品,没有成交卖掉,仍旧是商品。其价值,其劳动,也仍旧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劳动。所以有变现、实现问题,有“惊险一跳”。所以有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理论。
我们核算有用产品和无用产品,可能产品量为零且劳动量大于零,产值为零且成本大于零,产值大于零且收入等于零,等等,等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出现,都要据实核算,各账各算,总之,不要出现遗漏,要全面核算。这样也更为圆滑,顺畅,通俗,便利,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