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寻找新动力
虽然去年勉强实现“保八”成功,但从2008年至今,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几年跌破10%,更像是高速时代终结前的回光返照。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从投资到消费、从官营到民营、从垄断到自由竞争的三大转变,中国经济有崩溃之虞。
在全球发达国家中,无论美国、俄罗斯还是澳大利亚等国,均是内生性大国,即以内需为主导。同时,发展主要依靠大众消费驱动,而非投资。而中国不然,由于处于后发劣势,中国的崛起过程中,大规模的投资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种模式不能长久。高额投资,以透支未来为代价,低碳时代,中国的发展,必将受到各种约束,击鼓传花式的地方和中央相关部门债务,也终将有一天必须兑现。投资枯竭的情况即将出现。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大众消费,将成为中国未来振兴的希望。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国内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均达70%以上,而中国还不到40%,差距巨大。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目前贫富分化严重。据美林机构研究表明,中国富豪人数已经排名全球第四,中国不到1%的家庭控制了高达60%的社会财富。形成了畸形的社会结构,并由此形成了畸形的消费结构,大量的富有阶层,主要消费高端产品和奢侈品。而数量庞大的穷人,只能消费低端产品。由于中产阶级的缺乏,中间和主流产业的消费市场乏力,这将最终导致中国在主流产业领域落后于全球。
同为亚洲国家,日本的崛起与其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大有关联。在此计划中,不仅要提高公民的收入,更需要造就合理的社会结构,并且鼓励大众消费。未来中国的崛起,亦需合理的社会结构以及合理的消费结构。
持续多年的“国进民退”逆流,亦需要紧急制动。大型国有企业的重新膨胀,不仅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更造成中国社会结构的畸形。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并且以身份而非努力决定人的命运的苗头,如僵尸复活,在体制内和国有企业,成为大众的普遍追求。曾经激扬的社会活力正在逐步丧失。
最为可怕的,不是未来的发展不可能靠持续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而是在未来将不再有勇于追求的国民,也再无相信靠奋斗而非“体制内身份”赢得财富和尊敬的国民。如此,才是中国未来的久远祸害。
国家飞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为全面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中国的高速发展就是典型的革命性的社会变革所致;二为技术革新或者新兴产业勃兴,如英国当年的崛起就是拜工业革命所赐,美国最近20年的亚高速发展就是得益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的兴起。
而与这些遥远的预测更为迫切的事情,是中国目前第一次社会变革的动力已基本释放完毕,如果不能完成新的重大社会变革,则将神话不再。如果中国不能尽快完成从投资到消费驱动模式的转变,不能驱逐官营垄断而壮大民营经济,不能造就普遍的社会公平,则可能发生持久的社会动乱,陷入拉美化的泥潭。而留给中国的时间,也许最多只有10年到15年。
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继续深化变革,从社会结构、权力运作模式、经济结构、文化等领域进行广泛改革,而并非目前只敢改革经济领域,从而告别“跛足巨人”。如此,方有可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期后,迎来另外一个高速时代。
未来时代的改革,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