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渲染“经济危机”迫在眉睫 【美国《纽约时报》5月24日报道】题:衰退中高速前行之后,中国终于放慢速度
全国房地产下滑、出口阻滞和消费者信心下降使ZF网站今天援引一位中国ZF顾问的话说“经济明显放缓”。
中国经济继续扩张,但建筑工人开始大批失业,零售增长率上月也降至3年多来的最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今年的增速也是自2001年以来最低的。最突出的特点是,这次经济放缓不仅影响沿海省份,而且波及内陆。隆巴德街研究所经济学家乔伊利瓦说,相对于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几乎没有增长。
【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24日文章】题:中国的经济危机
中国正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经济危机。所有推动中国前进的因素都开始萎缩。中国去年成为城市化国家后,向城市移民的速度降至每年500万人。这意味着著名的“劳动力盈余”不久就将耗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没多少中国人可以接替退休者。
从某些方面看,中国的“军火库”仍有大量“弹药”。央行可以降息,ZF可以花钱,但“火力”也有限。中国债务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30%,但当你把中国公司(很多是国企)的债务计算在内,数字就令人恐慌了。ZF将在基础设施上花更多钱,但回报将越来越小。消费者也在花更多钱,但在一个缺乏社会保障且人口开始老龄化的社会,储蓄率仍将保持高位。
中国的威权主义政权通过高增长赋予自己合法性。如果增长势头减弱,经济问题就可能变成政治问题。
【加拿大《环球邮报》5月24日报道】今天的中国与1988年的日本非常像,虽然许多中国的奉承者和辩护者都不愿承认这一点。
当时日本看起来似乎对一种更好的资本主义拥有良方。受到那些与财务省关系密切的大银行的廉价资本支持,日本公司形成紧密的出口网络。但这剂药方严重依赖借贷资金。当日本银行、企业和家庭陷入债务时,股价和房地产价格高得荒诞,然后泡沫破灭了。
专门研究中国金融市场的北京大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说:“沿着这个增长模式走的所有国家最终都陷入了债务危机。”这种模式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60-70年代在巴西、80年代在日本产生过效果,但所有这些繁荣最终都以危机或经济停滞收场。中国将是下一个,佩蒂斯说:“只要四五年就会发生严重债务问题。”
中国扩大信贷,通过建造点什么来创造就业,从而带来社会稳定的发展模式走不通了。佩蒂斯认为,目前中国的消费只占GDP的35%,要实现让消费占据更大比例,使经济更为平衡,中国已基本上没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