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房地产专版
1161 0
2015-11-22

中国喂养的楼市“僵尸”正在吼叫,可能要吃人了!
2015-11-18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在经济学叙述中,“僵尸经济”并不是一个突兀的新词,而是有多方面的渊源。“僵尸经济”这种说法的广泛流行,和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的经济表现高度相关。

青年经济学者温克坚分析认为,由于日本大企业财团在产业、地产、金融和政界高度的相互纠缠,使得信贷资金长期被少数低效的企业集团所占据,形成某种顽固的既得利益结构,使得要素配置不完全遵循市场规则,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大量债务沉淀在经济体中,市场没有被清空,众多没有利润的企业依然存续,形成了某种僵尸一般的存在。

而另外一方面,日本央行把利率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给了这些债务缠身的企业喘息的空间,形成了某种喂养僵尸的机制。日本的产业优势固然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但日本经济体内的这种僵尸形成和僵尸喂养机制,使得日本经济长期陷入低增长的困境。

和日本相比,中国经济体内的僵尸形成和喂养机制,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房地产的不景气已是路人皆知的事了。

从1998年朱政府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大量的土地资源推向市场,大量的房地产企业涌现出来,房地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和重要性逐年递增,到2012年,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在GDP中的比重占到了18%左右,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占财政收入总额的40%,在胡润富豪排行榜榜单上,和房地产相关的富豪往往占据其半壁江山。

然而在过去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财政主要进入了投资领域,欠下了巨额的债务:第一,大量地投资恶化了环境,欠了环境债;第二,没有健全医疗养老体系,欠了人口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财富分配不平等带来的社会基本矛盾恶化债,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未来财政支出只能是继续膨胀。

在疯狂的投资之后,房地产的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这使得依靠房地产实现财政收入的模式受到了挑战。

青年经济学者温克坚表示,现在的房地产已变成一个“涂脂抹粉”的僵尸。垄断封闭的金融体系,大量低效的国有企业,都是最典型的僵尸形态,错配和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过去数年,虽然官方GDP增长数据依旧保持在8%左右的高位,但由于经济改革停滞,既得利益结构固化,经济体内部的僵尸机制日益强大,而发展动力逐渐衰减,只能靠不断透支未来的金融资源来喂养僵尸。

这种后果最重要的体现在地方政府债务和银行资产质量上。根据官方公开消息,根据小口径统计的政府债务估算在24万亿左右,这其中主要是2008以来,作为积极财政政策必然后果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行政监管机构,包括财政部、央行和银监会虽然多次要求清理地方政府债务,严格约束借新还旧,但事实上由于政治机制问题,金融机构不得不迁就地方政府的诉求。

即便分五年偿还,每年四万亿,可是,房地产高潮的2013年,土地出让金是3.9万亿,可想而知,未来土地供给(形成房屋供给)和房屋需求恶化的局势将是非常严重,这种恶化是在房屋已经过剩情形之下形成的。

全联房地产商会发布第三季度REICO报告显示,虽然在一系列放松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有所上扬,但三季度涨幅明显趋缓,二手房成交量在7月达到峰值后持续环比下调,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199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报告显示,今年1至9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05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连续18个月下降,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7.7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6万亿元,同比增长负0.57%,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10.6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该报告指出,前三季度,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4.8%、1.3%和1.2%,增速全部有所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一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上升1.3个百分点,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投资增速则分别下降11.9个和10.5个百分点。

三季度当季,除一线城市投资有所增长外,二三四线城市都出现投资的负增长。比如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同比下降2.2%和1.6%,增速比二季度分别下降2.9个和3.0个百分点。

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了1998年以来负增长,也就是意味着中国商品房市场出现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第一次的负增长。这种现象可能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一次重大转折的开始。

目前城市居民住房持有的情况来看,中国城市居民人平均持有面积达34平方米。即在2010年作为三口之家的城市居民基本上都持有一套住房。尤其是三四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更是好。居民的住房消费需求在早几年就达到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三四线城市的住房供给不仅没有减少,反之在近几年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近几年全国各城市一个又一个的新城规划及建立,中国的住房供给过剩岂能不出现?

而这些快速增长的住房供给,要么是让城市化的速度加快,让更多的农民进城消化这快速增长的住房供给,要么这些住房有投资价值,让投资者涌入市场购买。

但是,近几年增加住房的价格,城市居民购买都困难,可以说,90%以上的住房的消费者没有支付能力购买,那么要让农民进入购买更是不可能,农民购买住房的支付能力更低,农民根本无能力来消费这些住房。

对住房投资者来说,如果房价在上涨,或投资者预期房价还会上涨,那么这些投资者当然会进入市场。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年来有近90%以上的城市的住房价格在下跌。如果房价在下跌,住房投资者的预期早已经改变,住房投资者不仅不会进入市场,反之还会把手中的住房卖出,增加市场的住房供给,从而本来就严重过剩的住房供给更是雪上加霜。这就是当前不少三四城市的现状。

也就是说,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负增长,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出现一个重大的转折,这种转折不仅改变了房地产供求关系,也将改变房地产市场的性质。

银行资产质量一直蒙受阴影之中,这其中既包括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大量借款,也包括了央企的大量借款,还有银行在房地产市场中的风险敞口。这些阴影之下,从2005年以来的银行金融体系改革成果,可能前功尽弃,重蹈覆辙。中国经济完全可能重演日本“失落的十年”的悲剧。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3日在北京指出,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正在受到利率市场化、不良资产攀升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多重因素的挤压,此外,房地产相关贷款虽尚未成为当前推动银行不良资产攀升的主力,但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的不良率只有0.5%,远低于全行业水平,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是流动性问题,而非资不抵债,但风险一旦爆发,将对银行业造成致命打击。”他说。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恶化,中国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等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宽松政策,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银行存贷比要求以及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帮助银行应对经济下行中的流动性风险,但无法改善银行盈利状况。

标准普尔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50大银行资产质量近些年在不断下滑,集中体现在不良资产和关注类贷款规模逐渐增加。截至今年上半年不良资产比例突破1.5%,迫使银行进一步提高拨备水平。

廖强指出,未来银行的不良资产料将进一步上升。他认为,尽管政府在不断释放宽松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但不会以牺牲结构性调整为代价。随着中国经济再平衡不断深入,一些产能过剩的部门终将出清,导致部分企业破产,而在银行资产质量上则体现为信贷损失的进一步攀升。

而现在“卖地”也无法支持政府的财政支出,财政部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47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8.6%,同口径下降24.1%。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376亿元,增长3.5%,同口径增长8.1%。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096亿元,下降31.3%,同口径下降26.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043亿元,同比减少10936亿元,下降32.2%。

地产商的拿地热情有助于这些城市走向供需恶化的境地,背后依旧是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渴望,也是对财政收入的渴望。所以,财政将让房价走到绝望的境地,最终推下悬崖。

什么会带来信心的崩溃?这是房地产山呼海啸般下跌的黑天鹅。

如松表示,本轮救市可以说是最近这些年来力度最大的,几乎撤去所有的遮羞布赤裸裸地救市,可是,上月的财政依旧是总体赤字,未来,如果继续连续持续赤字,被逼迫大量开征房地产税,这会在让所有房屋持有人彻底丧失幻想;如果救市都不能让房地产市场形成高潮,不能带动房价的上升,所有的房地产市场参与者就会绝望,悲剧都是如此发生的。

所谓的黑天鹅,其实很简单,就是供需平衡被打破以后,成本继续上升带来的信心崩溃。

温克坚认为,对僵尸意象的反复渲染似乎让人恐慌,但其实最终胜出的还是历史趋势。经济发展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人类行为具有很高的创造力。面对危机前景,人类有更强烈的动力推动创新。

反应在经济体层面,最近这些年,虽然经济改革基本停滞,但经济体自身驱动的演变和创新,还是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无论是从创富冲动、信息流通、企业家精神、技术进步,等等,都促使中国经济可能正在向创新驱动模式转移。

房地产业在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角色。2003至2013年间,房地产投资每年平均上升25%,现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10%。相比之下,美国的房屋建筑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在2006年达到顶峰,为6%。

政府推出的纾缓措施,包括双降和放宽购房限制,有助于改善购房者的负担能力和信贷额度。这些措施短期内可以刺激需求。但是,房屋需求的长期结构性转变会继续为行业带来沉重的压力。

事实上,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正在减慢,加上房价上升的潜力有限,以及房地产以外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都令市场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逐渐减少。

中国需要经历一段长时间的调整,使房地产投资增长逐步回落,以达到供求平衡。

根据领航的统计和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如下跌10%,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便会减少超过2%。虽然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甚大,但引发像美国之前房价崩溃情况的机会并不大。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杠杆比率远低于许多发达国家。

而危机其实是杀死僵尸的必要过程,只有经济体内喂养僵尸的这种游戏的破产,经济发展才会迎来新的动能,楼市才会恢复活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