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bangfu999 发表于 2011-7-3 14:06 楼主是不懂装懂啊。看看你的胡扯: —————————— 产品供给曲线右下方移动,产品价格下跌。现在联系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则产品供给曲线右下方移动的结果是生产者剩余扩大。 —————————— 你自己画个图看看,如果需求缺乏弹性,则需求曲线很陡峭;供给曲线右移,生产者剩余会不断下降;供给曲线右移到一定程度,价格降低为0,生产者剩余为负。 为了直观,你干脆把需求曲线画成垂线,就更加容易明白你的荒唐了。 这里,我简单地提醒你:只有你把需求曲线画成水平线(即需求弹性很大很大),才会出现你说的情况。
bangfu999 发表于 2011-7-3 14:11 再者,你那个平均产量函数是个嘛啊,你缺乏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经济学常识。
脑残 发表于 2011-7-5 02:41 1# hhgxyzp 我觉得lz的问题出在这一句“对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降价总收益减少,生产者剩余自然也应该减少” 前半句,到总收益减少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lz假定了降价是由成本下降(要素价格下降)推动的,所以从总收益下降推得生产者剩余下降并没有什么道理。 再联系前面的那句“则产品供给曲线右下方移动的结果是生产者剩余扩大。”lz在这里的结论并不符合需求缺乏弹性这一假定。 所以矛盾的不是sungmoo先生,恰恰是lz自己。
脑残 发表于 2011-7-5 11:27 12# hhgxyzp lz何必这样让大家自己画图,这样讨论起来很没效率……您自己画一幅,把自己的想法更好的表达出来岂不更好。
hhgxyzp 发表于 2011-7-17 08:43 大家可以通过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知道:降价后的三角形面积扩大,即生产者剩余扩大,剩余扩大,自然总收益是增加的,这显然与缺乏弹性商品降价总收益减少的结论相矛盾,进而说明那函数应该是有问题的!
ayaya200605 发表于 2011-7-20 14:45 hhgxyzp 发表于 2011-7-17 08:43 大家可以通过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知道:降价后的三角形面积扩大,即生产者剩余扩大,剩余扩大,自然总收益是增加的,这显然与缺乏弹性商品降价总收益减少的结论相矛盾,进而说明那函数应该是有问题的! 其它的不说,但就21楼图而言,降价后总收益确实是减少的。 所以楼主这句话“生产者剩余扩大,剩余扩大,自然总收益是增加的”是有严重问题的。 进一步讲,生产者剩余和总收益之间貌似没有必然的联系。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0 16:34 ayaya200605 发表于 2011-7-20 14:45 hhgxyzp 发表于 2011-7-17 08:43 大家可以通过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知道:降价后的三角形面积扩大,即生产者剩余扩大,剩余扩大,自然总收益是增加的,这显然与缺乏弹性商品降价总收益减少的结论相矛盾,进而说明那函数应该是有问题的! 其它的不说,但就21楼图而言,降价后总收益确实是减少的。 所以楼主这句话“生产者剩余扩大,剩余扩大,自然总收益是增加的”是有严重问题的。 进一步讲,生产者剩余和总收益之间貌似没有必然的联系。供求曲线给定了,一个意味是成本随产量的变化关系也就给定了,在供求决定了价格和交易量后,支出的总成本也就既定了,此时,剩余扩大,自然总收益也扩大,反之,则一同缩小。两者怎么会没关系呢? 别的不用我解释了吧?
ayaya200605 发表于 2011-7-20 17:30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0 16:34 ayaya200605 发表于 2011-7-20 14:45 hhgxyzp 发表于 2011-7-17 08:43 大家可以通过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知道:降价后的三角形面积扩大,即生产者剩余扩大,剩余扩大,自然总收益是增加的,这显然与缺乏弹性商品降价总收益减少的结论相矛盾,进而说明那函数应该是有问题的! 其它的不说,但就21楼图而言,降价后总收益确实是减少的。 所以楼主这句话“生产者剩余扩大,剩余扩大,自然总收益是增加的”是有严重问题的。 进一步讲,生产者剩余和总收益之间貌似没有必然的联系。供求曲线给定了,一个意味是成本随产量的变化关系也就给定了,在供求决定了价格和交易量后,支出的总成本也就既定了,此时,剩余扩大,自然总收益也扩大,反之,则一同缩小。两者怎么会没关系呢? 别的不用我解释了吧?你用一个给定的供求曲线的前提推论出剩余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将这个关系很自然的应用在一个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例子中, 不觉得逻辑不够严密吗?
ayaya200605 发表于 2011-7-20 21:28 依你所言,只讨论农产品的情况。你的帖子中讲到 1、“这产品缺乏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并且进一步假定要素价格下跌,则产品供给曲线右下方移动,产品价格下跌。现在联系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则产品供给曲线右下方移动的结果是生产者剩余扩大。” 产品缺乏弹性 要素价格下降——》产品供给曲线右下移动——》产品价格下跌(疑为均衡价格)——》生产者剩余扩大 2、“对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降价总收益减少,生产者剩余自然也应该减少,” 产品缺乏弹性 降价——》总收益减少、生产者剩余减少 原帖并指出1和2是矛盾的。 我的意见如下: 在1中,产品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导致了供给曲线的移动,降低了均衡价格,从而改变了消费者、生产者的剩余。 在2中,供给曲线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此刻均衡价格的下降应该是需求变化的结果。 所以1和2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降价后的价格可能相同,但产量有差异,画图可以明显看出),拿2中的结论去反驳1是不对的,两者前提不同。 其实就像因为晴天不需要打伞就去指责雨天打伞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