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上层建筑——国家政权与政治
第 一 节
上层建筑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
前一章我们系统地研究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演变规律,知道了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产关系以外的东西。在这一章里,我们要对上层建筑——国家政权展开专门研究,由于研究国家政权,就离不开政治,所以这一章还须研究与国家政权有关的政治、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法制等问题。
首先,需要加以进一步说明是:上层建筑——国家政权为什么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产关系以外的东西?。因为在本书以前,很多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家们,都认为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生产关系以外的东西,把生产关系内容局限于经济基础。这种观点,实际上完全是一种不合乎客观社会事实的主观主义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那就是:“国家政权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恩格斯指出: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列宁也说:“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1】但是这也不能证明“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生产关系之外的东西”的观点是正确的,在权力私有制占统治力量的社会里,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起主导作用是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由于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常常只能用强制性的、武力的办法来解决,所以它就常常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因此,阶级斗争是权力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特殊矛盾的产物,它是解决私有制生产关系的特殊矛盾的手段,它也不能离开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不管多么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各阶级之间在生产关系上的矛盾,主要是分配上的矛盾,即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所以阶级斗争的本身,并没有超越生产关系的范围。
剥削阶级把国家政权变成其对劳动人民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正是为了维护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使它在劳动者不断反抗剥削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存在下去。国家政权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这是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另一方面,国家政权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也在不同的程度上,领导和参加了人们的生产活动:如制订保护、引导生产的各种政策、法律,直接组织一些大规模的社会性生产活动,如修建大型水利、公用道路、桥梁、各种公共工程等。国家政权所拥有的军队、警察、法院等拥有暴力的机构,也并不仅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还承担了防止外敌入侵,对内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任务,也要为经济正常运行、为民众的生产与生活提供长期而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现代社会里,国家政权不仅领导和参加人们的社会性生产活动,而且还通过税收等手段,直接参与人们的分配。国家政权大量的官员和工作人员的生活费用、大批军队的军事开支、和大批的政府各种费用的开支等等大量的费用,都依靠国家用税收等手段从劳动人民群众手里取得的。国家政权机构所消耗的大量资金和物质,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劳动果实,国家政权本身并不能离开人们的生产活动而生存下去。
只要我们客观的实事求是地去分析和观察“上层建筑——国家政权”,这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国家政权”完全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产关系以外的东西。只不过它与生产关系的其它四个因素分工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国家政权在整个生产关系中主要起领导和组织作用。
但是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作为生产关系组成部分的上层建筑,是指客观的具体存在的国家政权,包括国家政权的全部组织机构、军队、政法机构,及国家所制定的法律、政策、方针、各种措施等,但是不应该包括文学艺术和各种新文闻媒体。把文学艺术、各种新闻媒体简单地划入上层建筑,是不合乎客观事实的。
文学艺术、各种新闻媒体不属于上层建筑,而属于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精神产品的生产,它与物质产品同样可以等价交换。如诗歌集、小说、故事集、历史记事、戏剧、电视节目、电影节目、雕塑、绘画等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及现代各种新闻媒体的产品都可以在市场上以一定的价格出售的,而从事文学艺术或各种新闻媒体工作是一种可以挣钱谋生的职业。
文学艺术、新闻媒体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政治观念,有时甚至对社会政治活动、上层建筑起很大影响作用,但这些意识形态观念,或者说文学艺术、新闻媒体有关社会政治方面的理论或议论,只要还未被上层建筑——国家政府采纳,它就属于民间意识,与上层建筑就没有多大关系,不能納入上层建筑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