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245 3
2011-05-05
马克思著作中提到一个判定”生产方式决定上层建筑”,我认为这其中应该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

        如果把上层建筑理解为人的意识层面的,那么意识受客观现实的限定,这是自黑格尔之后哲学界的共识。人自出生到老死,是一个从动物性到神性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以年龄为衡量标准的,而是以自我意识的成长为标准。如果客观世界超出个人意识的认知层次,,让个人践行外界强加的准则,则个体走向虚伪。相反,如果个体意识超出现实,则其在实践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个体的牵制,使得其实践层次低于其认知层次,会压抑人的发展。从这个过程看,人类总体自由度的扩大,最终由整体人类决定。以个体自由为逻辑起点的市场交换,起到的作用就是让个体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这种环境能够涵盖上述发展过程。

       为什么自由交换能够涵盖整个人的成长过程?

       自由的市场中,各种要素自由排列组合,这些组合的内在动力是人不同层次的欲望。消费能力低的选择物美价廉的,高收入的以自己的喜好和满意度为消费倾向。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在“产生”自己的消费欲望的同时,需要衡量自己的支付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外服务的体现,正常情况下是自身社会价值的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多少人认同他、需要他,他获得收入的可能性就高。通过市场,人的自身欲望被转变成为他的,这在人的精神层次上是一个飞跃。

      我们来看个人与社会是如何在自由市场机制中发生作用的:

1、如果某个人借用金融工具,提前取得要素的支配权。如果他不能及时把这种支配权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资源,那么他会成为这种提前占用资源的奴役。有人会说,明明是我占有资源,是他的主人,怎么成了奴隶了?回到上面看,原因在于这时个人的意识被资源所笼罩,处在物质限定之中,看似能自由支配他们,但对个人而言并没有产出新东西,提升资源的价值以供他人有用。也就是你没有能力偿付这种提前变现的享受,反倒变为他者的奴隶。

2、如果个体的对社会的功能性(或者说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大于其支配的要素,那么就是说他有要素盈余,有潜在资源储蓄在社会当中。他随时可以变现,从社会中兑出他的支配权,这种无所不在的可能性即为自由。他是自己的主人。

       那么这种作用机理是不是可以拓展到经济实体如企业法人、政治实体如国家呢?接下来我们考察下作为团体单位,这种作用是怎么起作用的。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5 11:07:04
按照老马自己的理论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所以,生产方式决定上层建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5 11:11:22
二楼明确了马克思的原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5 11:29:18
“决定论”思维方式受基督教思想影响。宗教的思维方式貌似无懈可击,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必然漏洞太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