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115 0
2011-07-03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也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50周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八一电影制片厂隆重推出了影片《飞天》。作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特别推荐的28部建党献礼片之一,《飞天》以其独特的题材、创新的技术运用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日前,导演王珈就影片《飞天》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飞天》的主要内容。
王珈:《飞天》是我国首部以载人航天工程为题材的电影,主要反映了我国航天英雄们所做的奉献,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磨难。这部影片从2008年写起,一直写到2018年左右,带有强烈的未来色彩。影片中的结局是现实中没有发生的事情,大家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我们将来在太空中建立的空间站,以及我们对太空的应用。严格地说,它不是一部科幻影片,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的一部电影,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展望。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要拍摄一部航天题材的影片?
王珈:拍摄一部表现我国载人航天伟大工程的故事影片,是军队电影工作者的崇高责任和神圣使命,也是我们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艺术追求。目前,我国对这个题材在文艺领域开掘得还很少,甚至可以说是空白。自200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反映航天工程的题材列入创作选题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多批人员写出了好几个版本数十稿的剧本。之所以迟迟不能投产,说明这是个非常难以驾驭的题材,这也是一个历史性攻关作品。21世纪是科学、艺术与人文精神相映成辉的时代,是国家的强盛才使我们具备了今天能拍摄这部影片的条件。
这部作品要完成两个指标:一个是各相关部门对电影的关注和要求;另外一个就是电影观众对这一题材影片的期待和要求,要成为一部有影响力的影片,成为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能够经得起历史、时间、实践检验的作品。
记者:航天领域科技含量很高,这种高科技的题材似乎很难用镜头传递。《飞天》是用什么拍摄手法来表现这一领域的呢?
王珈:这几年我厂拍摄的几部重大现实题材的影片坚持了对历史、对时代、对国家民族命运的主流认知和正面表达。《飞天》剧本的主题思想延续了这一传统,影片总体布局大气,角度巧妙,通过一个连续落选的航天员坚韧不拔、越挫越勇、始终倾情坚守的故事,表现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气概中最令人振奋的内涵:奋发向前,自强不息。影片塑造的人物可敬可爱,颂扬了一种精神高度、一种精神操守。
为影片的主题思想服务,需要正确的艺术表达方式。对于这部影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仍然是第一选择。具体到《飞天》的风格样式上,我们着重把握3点:第一是大气磅礴。从形式到内容,都追求一种不曾有过的磅礴大气。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综合国力的跃升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迈,决定了影片应有的大片构架和格局。第二是生动感人。影片着力塑造的主人公是中国银幕上不曾表现过的人物形象,揭秘未曾表现过的航天员的特殊生活和人物命运,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补白意义。用好看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真实的情感,艺术地再现特殊典型环境下的特殊典型人物。第三是视听奇观。影片在拍摄制作上广泛结合现代科技,大胆创新,大规模地运用低空航拍手法,成功地完成了国内电影首次拍摄模拟失重的场景,达到了逼真的视觉效果。620个特技镜头创造了中国电影特技镜头之最。可以“以假乱真”的返回舱、太空舱、伊尔76机舱和各种训练仪器等道具模型,以及影像和音效的完美结合,营造出飘渺宇宙、浩瀚银河的瑰丽景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