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979 2
2006-10-15

企业的性质:

我发现高鸿业书上讲得企业的性质不易理解,这是我自己参考许多资料后领悟出来的企业的性质。也是从交易费用角度来解释的,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过去企业被当成一个从投入到产出的黑匣子,从这个黑匣子一边投入猪肉,另一端出来的是火腿;一边投入钢铁、橡胶、玻璃,另一端出来的汽车。没有人关注企业的性质到底是什么。直到1937年科斯发表了一篇论文《企业的性质》,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和本质。但这篇极有分量的文章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科斯的这篇论文和1960年发表了的《社会成本问题》奠定了科斯在新制度经济学界的开山鼻祖的地位。科斯一生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数量很有限,但成就巨大,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也让我想到了西方学术氛围的宽容)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

科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认为,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他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使用价格机制是有代价的”,用价格信号到配置资源是有代价的。后来,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把这一思想具体化了----“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定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的条款得以履行,等等”。也就是说,在成功地进行一项交易之前,要花代价做这些“事前的工作”,这些就是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越低,交易就越容易进行;反之,交易费用过高会使交易无从发生。

企业的性质:即企业为什么要存在以及它的边界问题。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企业的存在可以看作是企业对市场的一种替代。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交易费用为零,也可以说获取任何信息都无须花费成本。这样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因为一切交易完全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但新制度经济学从现实出发,认为交易费用不为零 ,充分考虑到了资源的稀缺性,在这里稀缺的是信息, 也就是信息不完全 导致市场交易要花费一定的交易成本 ,比如说前面所提到的“准备工作”。 这样当交易者足够多时,交易成本很大 就要移到企业内

以减少交易费用 。在企业内契约虽然不会被取消,但会大大减少。而企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大,当在企业内进行交易的成本与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本相等时,企业的规模就确定了。

以前我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可以看成是一个大企业。在这个大企业里,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资源的使用、分配,完全受行政命令的安排。命令从上到下传达,下面再一级一级执行,随着隶属层次的增多,决策者要监督和管理下面去及时有效执行的成本就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效率的损失。在企业内交易成本过大,就要引入市场,所以计划与市场并存。(张无常认为 企业的存在是要素市场契约代替产品市场的契约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企业的存在可以说是行政命令代替了市场的价格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0-20 20:58:00

我觉得还是看书要更容易懂一些.还没有说到精髓之处,虽然我也不能言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20 22:04:00
看过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后来完全是迷醉于他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