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收入份额是经济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尤其是随着国家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后,这一核心指标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从当前的文献发表也可以看出,劳动收入份额是一个相当火热的话题。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中国顶级期刊,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到两篇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文章发表,而且下载量基本都在四位数以上,可见这个话题有着相当高的关注度。
但有意思的是,我浏览了一下论坛上的是数据,发现并没有微观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数据,所以我计算了一份上市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数据,以飨坛友。
计算方法参考江轩宇、朱冰 2022 年发表在《经济学季刊》上的文章《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具体公式为:
LS1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 职工支付的现金/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固定资产折旧),并对 LS1 做 logistic 变换。
此外,我们还参考 江轩宇 (2022) 的第二种算法,具体公式为:
LS2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 初应付职工薪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劳动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同样做 logistic 变换。
当然,两种方法所得差异极小,趋势也相当一致。
我的计算结果与江轩宇、朱冰(2022)的结果基本一致,劳动收入份额的均值都为 0.49,标准差为 0.20,最小值为 0.08,最大值为 0.96。这四个数字特征都基本相等,所以我可以保证,数据还是相当可靠的。
上图是我的计算结果,下图为江轩宇、朱冰(2022)的计算结果。
最后,我们可以看一下 2007 年以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从 2010 年开始,劳动收入份额开始持续走高,这也与目前的许多文献观察到的结论一致 (张军等,2022,经济研究)。
最后,收取一点简单的劳务费,毕竟我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请教了不少同学,才搞清楚其中的一些关节。我想这份数据会物超所值的!
数据中有四个变量,ls1 和 ls2 分别是两种算法的劳动收入份额,lnls1 和 lnls2 则是经过 logistic 变换后的劳动收入份额。文件中包含原始数据、劳动收入份额数据、计算代码 (do file) 以及相应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