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再生产的本质与理想模型研究
河北 龙新马
社会再生产的本质和核心是生产方式的再生产,包括生产方式的自我复制(简单再生产)、自我扩张(扩大再生产)、自我革新(扬弃式再生产),其中生产力的再生产主要通过各类产品的再生产实现、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主要通过各种经济制度的再生产实现。
下面以各部类再生产理想模型和所有制再生产理想模型为例进行简要地分析说明。
(一)两部类简单再生产理想模型简析
一般而言,物质资料生产部类包括生产资料生产部类Ⅰ(马克思称为第一部类)和生活资料生产部类Ⅱ(马克思称为第二部类)。假定社会中只有这两大部类且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进入了这两大部类,同时所有产品都在两大部类内消费掉了。c为生产资料价值总额,v为劳动方工资总额,m为投资方利润总额,则两部类简单再生产理想模型中会有如下关系:
| 第一部类Ⅰ | 第二部类Ⅱ |
生产开始前 | Ⅰc+Ⅰv | Ⅱc+Ⅱv |
生产后 | Ⅰc+Ⅰv+Ⅰm | Ⅱc+Ⅱv+Ⅱm |
简单再生产的条件 | Ⅰc+Ⅰv+Ⅰm=Ⅰc+Ⅱc 故:Ⅰv+Ⅰm=Ⅱc | Ⅱc+Ⅱv+Ⅱm=Ⅰv+Ⅱv+Ⅰm+Ⅱm 故:Ⅱc=Ⅰv+Ⅰm (此处的Ⅰm、Ⅱm实际上由投资方消费掉了) |
说明:在第一部类中Ⅰc+Ⅰv+Ⅰm=Ⅰc+Ⅱc意味着该部类所有产品都用于两大部类的生产资料的更新(如重新购入原材料、折旧/更换相关生产设备);在第二部类中Ⅱc+Ⅱv+Ⅱm=Ⅰv+Ⅱv+Ⅰm+Ⅱm意味着该部类所有产品都用于满足两大部类中的劳动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资料需要(Ⅰv+Ⅱv)以及投资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资料需要(Ⅰm+Ⅱm),其中用于满足劳方生活资料需要部分(v)和满足资方生活资料需要部分(m)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任一部类都不是只有一个部门、产业或行业,而是容括了极其众多的部门、产业或行业,也就是说,部类内存在的不是什么简单的经济个体而是复杂的和众多的经济系统。同理,理想模型中所用到的等式,不是在单一性相互交易中实现的,而是在繁多复杂的相互交易中实现的,其中甚至容括了大量的“内部”交易过程。下文出现各部类时均与此相同。
(二)两部类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简析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两部类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中会有如下关系:
| 第一部类Ⅰ | 第二部类Ⅱ |
资本主义社会扩大再生产的 条件 | Ⅰc’=Ⅰc+ⅠΔc Ⅰv’=Ⅰv+ⅠΔv Ⅰms=Ⅰm-ⅠΔc-ⅠΔv
Ⅰc+Ⅰv+Ⅰm=Ⅰc’+Ⅱc’ =Ⅰc+ⅠΔc+Ⅱc+ⅡΔc 故:(1)Ⅰv+Ⅰm=Ⅱc+ⅡΔc+ⅠΔc =Ⅱc’+ⅠΔc 故:Ⅰv+Ⅰm>Ⅱc’ (2)Ⅰc+Ⅰv+ⅠΔc+ⅠΔv+Ⅰms =Ⅰc’+Ⅰv’+Ⅰms=Ⅰc’+Ⅱc’ 故:Ⅰv’+Ⅰms=Ⅱc’ | Ⅱc’=Ⅱc+ⅡΔc Ⅱv’=Ⅱv+ⅡΔv Ⅱms=Ⅱm-ⅡΔc-ⅡΔv
Ⅱc+Ⅱv+Ⅱm=Ⅰv+ⅠΔv+Ⅱv+ⅡΔv+Ⅰms+Ⅱms =Ⅰv+Ⅰm-ⅠΔc+Ⅱv+Ⅱm-ⅡΔc 故:(1)Ⅱc=Ⅰv+Ⅰm-ⅠΔc-ⅡΔc 故:Ⅰv+Ⅰm>Ⅱc (2)Ⅱc+Ⅱv+Ⅱm=Ⅱc+Ⅱv+ⅡΔc+ⅡΔv+Ⅱms =Ⅰv+ⅠΔv+Ⅰms+Ⅱv+ⅡΔv+Ⅱms 故:Ⅱc+ⅡΔc=Ⅰv+ⅠΔv+Ⅰms Ⅱc’=Ⅰv’+Ⅰms |
说明:在第一部类中的Ⅰc+Ⅰv+Ⅰm=Ⅰc’+Ⅱc’=Ⅰc+ⅠΔc+Ⅱc+ⅡΔc意味着该部类所有产品都用于两大部类的生产资料的更新和扩张(其中c’为生产扩张后的生产资料总值,Δc为利润总额中用于购入新增生产资料的部分);在第二部类的Ⅱc+Ⅱv+Ⅱm=Ⅰv+ⅠΔv+Ⅱv+ⅡΔv+Ⅰms+Ⅱms意味着该部类所有产品都用于满足两大部类中原有及新增的劳动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资料需要(Ⅰv’+Ⅱv’=Ⅰv+ⅠΔv+Ⅱv+ⅡΔv,其中的v’为生产扩张后的工资总额,Δv为利润总额中用于发放新增劳动者的工资的部分)以及全体投资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资料需要(Ⅰms+Ⅱms,其中ms=m-Δc–Δv,指的是利润总额中用于购入新增生产资料和发放新增劳动者工资后剩余的部分)。
与简单再生产理想模型相比,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意味着投资方能够自我节制其生活中的奢靡挥霍与浪费,意味着其具有更多的生产性和扩张性,亦即意味着其具有更显著的社会历史进步性。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两部类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中会有如下关系:
| 第一部类Ⅰ | 第二部类Ⅱ |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 普遍可有Ⅰm=ⅠΔc+ⅠΔv,即Ⅰms=0 (此时,Ⅰm都用于扩大生产) 生产前:Ⅰc+Ⅰv 生产后:Ⅰc+Ⅰv+ⅠΔc+ⅠΔv=Ⅰc’+Ⅰv’ 扩大再生产前:Ⅰc’+Ⅰv’=Ⅰc’+Ⅱc’ 故:Ⅰv’=Ⅱc’ | 普遍可有Ⅱm=ⅡΔc+ⅡΔv,即Ⅱms=0 (此时,Ⅱm都用于扩大生产) 生产前:Ⅱc+Ⅱv 生产后:Ⅱc+Ⅱv+ⅡΔc+ⅡΔv=Ⅱc’+Ⅱv’ 扩大再生产前:Ⅱc’+Ⅱv’=Ⅰv’+Ⅱv’ 故:Ⅱc’=Ⅰv’ |
说明:一般而言,在纯粹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由于其利润全用于扩大生产,因而不会有简单再生产模型。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相比,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意味着各部类的投资方一般而言不再自外于劳方,意味着该生产模型具有更多的生产性和扩张性,亦即意味着其具有更显著的社会历史进步性。
(三)四部类简单再生产理想模型简析
一般而言,物质资料生产部类包括生产资料生产部类Ⅰ和生活资料生产部类Ⅱ,非物质资料生产部类包括技术研发等为生产服务部类K(简写为技术研发等部类)和其他(即K之外的)服务型劳务部类F(简写为生活服务等部类)。假定社会中只有这四大部类且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进入了这四大部类,同时所有产品和服务都在四大部类内消费掉了。j为技术性投入与生产服务类投入的总值,c为生产资料价值总额,v为劳动方工资总额,m为投资方利润总额,则四部类简单再生产理想模型中会有如下关系:
技术研发等部类K | 第一部类Ⅰ | 第二部类Ⅱ | 生活服务等部类F | |
生产前 | Kj+Kc+Kv | Ⅰj+Ⅰc+Ⅰv | Ⅱj+Ⅱc+Ⅱv | Fj+Fc+Fv |
生产后 | Kj+Kc+Kv+Km | Ⅰj+Ⅰc+Ⅰv+Ⅰm | Ⅱj+Ⅱc+Ⅱv+Ⅱm | Fj+Fc+Fv+Fm |
简单再 生产的条件 | Kj+Kc+Kv+Km =Kj+Ⅰj+Ⅱj+Fj | Ⅰj+Ⅰc+Ⅰv+Ⅰm =Kc+Ⅰc+Ⅱc+Fc | Ⅱj+Ⅱc+Ⅱv+Ⅱm =Kv1+Ⅰv1+Ⅱv1+Fv1 +Km1+Ⅰm1+Ⅱm1+Fm1 | Fj+Fc+Fv+Fm =Kv2+Ⅰv2+Ⅱv2+Fv2 +Km2+Ⅰm2+Ⅱm2+Fm2 |
说明:在技术研发等部类中Kj+Kc+Kv+Km=Kj+Ⅰj+Ⅱj+Fj意味着该部类的所有产品(如生产设备、原材料、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的调整调换的相关技术以及为生产服务的各种劳务)都用于四大部类;在第一部类Ⅰ中Ⅰj+Ⅰc+Ⅰv+Ⅰm=Kc+Ⅰc+Ⅱc+Fc意味着该部类所有产品都用于四大部类的生产资料的更新;在第二部类Ⅱ中Ⅱj+Ⅱc+Ⅱv+Ⅱm=Kv1+Ⅰv1+Ⅱv1+Fv1+Km1+Ⅰm1+Ⅱm1+Fm1意味着该部类所有产品都用于满足四大部类中的劳动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资料需要(Kv1+Ⅰv1+Ⅱv1+Fv1)以及投资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资料需要(Km1+Ⅰm1+Ⅱm1+Fm1),当第二部类的产品总量一定时,用于满足劳方生活资料需要部分(v1)和满足资方生活资料需要部分(m1)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在生活服务等部类F中Fj+Fc+Fv+Fm=Kv2+Ⅰv2+Ⅱv2+Fv2+Km2+Ⅰm2+Ⅱm2+Fm2意味着该部类所有产品都用于满足四大部类中的劳动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Kv2+Ⅰv2+Ⅱv2+Fv2)以及投资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Km2+Ⅰm2+Ⅱm2+Fm2);当生活服务等部类的服务(劳务)总量一定时,用于满足劳方服务等劳务需要部分(v2)和满足资方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部分(m2)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当各部类的劳动者工资总额一定时,满足劳方生活资料需要部分(v1)与满足劳方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部分(v2)也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当各部类的利润总额一定时,满足资方生活资料需要部分(m1)与满足资方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部分(m2)也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
(四)四部类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简析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四部类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中会有如下关系:
与简单再生产理想模型相比,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意味着投资方能够自我节制其生活中的奢靡挥霍与浪费,意味着其具有更多的生产性和扩张性,亦即意味着其具有更显著的社会历史进步性。说明:在技术研发等部类中Kj+Kc+Kv+Km=Kj’+Ⅰj’+Ⅱj’+Fj’=Kj+KΔj+Ⅰj+ⅠΔj +Ⅱj+ⅡΔj+Fj+FΔj意味着该部类的所有产品(研发的各类技术以及各种生产服务类劳务)都用于四大部类;在第一部类Ⅰ中Ⅰj+Ⅰc+Ⅰv+Ⅰm=Kc’+Ⅰc’+Ⅱc’+Fc’=Kc+KΔc+Ⅰc+ⅠΔc+Ⅱc +ⅡΔc+Fc+FΔc意味着该部类所有产品都用于四大部类的生产资料的更新和扩张;在第二部类Ⅱ中Ⅱj+Ⅱc+Ⅱv+Ⅱm=Kv1’+Ⅰv1’+Ⅱv1’+Fv1’+Kms1+Ⅰms1+Ⅱms1+Fms1=Jv1+JΔv1+Ⅰv1+ⅠΔv1+Ⅱv1+ⅡΔv1+Fv1+FΔv1+Kms1+Ⅰms1+Ⅱms1+Fms1意味着该部类所有产品都用于满足四大部类中原有及新增的劳动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资料需要(Kv1’+Ⅰv1’+Ⅱv1’+Fv1’)以及全体投资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资料需要(Kms1+Ⅰms1+Ⅱms1+Fms1),当第二部类的产品总量一定时,用于满足劳方生活资料需要部分(v1)和满足资方生活资料需要部分(m1)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在生活服务等部类F中Fj+Fc+Fv+Fm=Kv2’+Ⅰv2’+Ⅱv2’+Fv2’+Kms2+Ⅰms2+Ⅱms2+Fms2=Jv2+JΔv2+Ⅰv2+ⅠΔv2+Ⅱv2+ⅡΔv2+Fv2+FΔv2+Kms2+Ⅰms2+Ⅱms2+Fms2意味着该部类所有产品都用于满足四大部类中原有及新增的劳动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Kv2’+Ⅰv2’+Ⅱv2’+Fv2’)以及全体投资方(及其直接供养者)的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Kms1+Ⅰms2+Ⅱms2+Fms2),当生活服务等部类的服务(劳务)总量一定时,用于满足劳方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部分(v2)和满足资方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部分(ms2)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同时当各部类的劳动者工资总额(v)一定时,满足劳方生活资料需要部分(v1)与满足劳方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部分(v2)也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当各部类的利润总额(m)一定时,满足资方追加的研发等生产服务需要(Δj)、追加的投资需要部分(Δc)、追加的劳动者的工资部分(Δv)与满足资方的生活资料需要部分(ms1)、生活服务等劳务需要部分(ms2)也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四部类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中会有如下关系:
说明: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相比,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意味着各部类的投资方一般而言不再自外于劳方,意味着该生产模型具有更多的生产性和扩张性,亦即意味着其具有更显著的社会历史进步性。
(五)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理想模型的影响
在前述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中,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也会同步实现扩大再生产,即由初始时(生产前)各部类公有资本规模j+c+v增长为扩大再生产前各部类公有资本规模j+c+v+m=j’+c’+v’。
如果前述物质资料和服务性劳务的增长规模能满足(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在技术研发等生产服务、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物质资料产品、生活服务等各方面同期增长的需要,生产资料公有制必会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反之,就必然会导致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出现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后,公有制经济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会相互影响,特别是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会出现一定的趋同现象。——社会主义国家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就会成为居于主体地位的经济模型,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公有制经济中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靠拢;同时公有制经济中的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变化,主要表现为ms>0并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地增加,进而表现为各部类提供产品和劳务用于满足非公投资方需要的部分会不断增加。但是这一过程(一般而言)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社会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所具有的、相较于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而言的更多生产性和扩张性及其所具有的更显著的社会历史进步性。
(六)各部类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的不足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变化
首先,在任何社会中都不会只存在前述的四个经济部类,必然会有相当数量的经济活动、经济部门无法纳入上述理想模型中,由此导致上述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中的数学关系在现实社会中必会发生各种适应性变化,特别是各部类的利润(即经济增加值)在社会各方面的拆解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部类社会再生产模型中相应数学关系的种种变化(下同)。
其次,在任何社会中都不仅有经济活动和经济部门,还有其他的社会活动和社会部门,如政治、法律、军事、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宗教等非经济活动或者超经济活动以及相关的诸多社会部门,由此导致上述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中的数学关系在现实社会中必会发生各种适应性变化。
再次,上述扩大再生产的理想模型是以封闭的经济社会(即只考虑经济的国内循环)为前提条件的,但是现实社会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中的现代社会都是相互开放的,经济的国际循环是经济活动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由此导致上述扩大再生产理想模型中的数学关系必会发生各种适应性变化。
教育、公卫、探月、航天是否必求利润?
有赢有亏,亏即负利润
负数的剩余价值之所以不存在是因为资本家进行了成本控制——在既定的劳动时间内(哪怕只有一分钟),其中只有一部分是“为劳动者自己劳动“的时间,其他劳动时间都是“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
产品如果卖不出去,转移的价值、新增价值就得不到实现,销售额为0,但成本不为0。利润=产值-成本=0-成本=-成本,这就是负利润的一个极端的例子。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