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383 13
2011-07-18
近日,看《读者文摘》2011-15期,发现有一篇作者为“老北”的文章,标题为“左舷是虚构,右舷是是事实”,写的颇象一篇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经济学论文(或杂文)。
这位作者的观点是:《泰坦尼克号》电影中,人类面对死亡时所展现出的一切,都是虚构;而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人从来就有高低贵贱之分”,面对灾难时,“谁也无法撼动金钱和权势为中心的生存法则”。
毫无疑问,这位作者,和我们以及《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包括哲学指导)一样,没有亲身经历过泰坦尼克号那场灾难,他为啥会得出和《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包括哲学指导)以及大多数人相信的或者期望的观念相反的结论呢?
《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包括哲学指导)和老北的依据,都是如下数据:1,船上2208人中,1503人死亡,705人生还。2,头等舱319人,200人生还;二等舱269人,117人生还;三等舱699人,172人生还。3,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生还,而男乘客中只有17%得以生还。
同样的数据,不同的结论,到底哪一个结论,更具有客观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18 07:04:11
1、妇女儿童生还人数高,说明人类重视群体的未来利益,即种群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法则;

2、头等舱生还人数高,说明除种群利益之外,以金钱和地位为代表的等级法则是人类生存的第二法则。

3、由于第一法则只有在极端灾年才会有重大体现,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法则是第二法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07:18:05
我认为:
《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包括哲学指导),主要立论依据在于数据3:
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生还,而男乘客中只有17%得以生还。
而老北的立论,主要依据数据在于2:
头等舱319人,200人生还;二等舱269人,117人生还;三等舱699人,172人生还。除外,老北还提出以下两个“证据”:一,依据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的数据,头等舱的男乘客的生还率比三等舱的儿童的生还率还稍高一点;二,救生艇设置在头等舱和二等舱附近,逃生次序为,头等舱先走,二等舱次之,三等舱最后。
在灾难面前,男乘客因为自然原因,应该有比妇女儿童有更高的生还率,而生还者的比例,完全否定了这个猜测。应该说,《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包括哲学指导)的观点,更加真实地再现了人类(应该是英国人而不是中国克拉玛依大火中的人)人性的光辉。
而老北的观点,尽管也反映了《泰坦尼克号》上的人类的社会性的一面,也揭示了一部分事实,但揭示的毕竟不是这个事件的主流。因此,老北指责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包括哲学指导)“虚构”,是不公正的。这既显示了老北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也揭示了他的道德观念的局限性,确切地说,他的先入为主地偏见堵塞了他认识真理的道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07:25:41
fujo11 发表于 2011-7-18 07:18
人性的光辉。
不存在什么“人性的光辉”,仅仅是一种物种的本能罢了。充其量可以称之为“物种本能的光辉”。

在非洲大草原,当狮子追击斑马的时候,会有壮年者护佑年幼者、有老迈者自动倒地,以身饲狮。物种的光辉而已,非人类所特有。

人类除狡诈明显超越动物外,在淳朴的道德方面,尚未有规律性的超越现象。无非是人类制定的法则,制约了人类的动物性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07:34:35
通过网络查找,数据显示的是:头等舱儿童7人,死亡1人;二等舱儿童25人,全部生还;三等舱儿童75人,死亡55人。
这个数据,对老北说来,似乎应该更有说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09:31: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