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019 21
2011-07-25

为经济周期寻找一个既有统一的微观基础,又能涵摄诸多周期理论的学说,这是可能的吗?哈伯勒曾经说过:面对经济周期,只单单强调一种原因已经越来越令人难于置信了,这种说法应该受到怀疑。这似乎也成了经济学界的一个共识,认为应该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因素来探讨经济周期。〔参见斯诺登和文,2000:第21页。〕然而,纷繁杂乱的周期理论己经令人无所适从,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确又让众多的周期理论黯然失色,我们是从过去的周期理论中东挑西拣,找一个多少有点说服力的理论呢?还是建立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新理论?看来应该是后者。


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并成为经济的主体形式,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资本起着主导的作用。资本家建立商埠,开辟市场,建设工厂,融资集资,进行原始积累,发起工业革命,开展世界贸易……在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使市场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各个经济体〔这种经济体可以理解为个人、企业、集团、地区、或国家〕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依存、普遍对立、互为制衡,形成了广为联系的经济网络。当然,资本家主观上并没想拯救世界,造福人类,他想的只是自身利得的最大化,亚当·斯密指出这种个人利益的追逐能带来普遍的社会利益,这只说对了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种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即使在经济领域,也会产生巨大的灾难。在对经济周期的分析中,我们亦能看到这种对立性。


资本家把资本的触角伸向城市、伸向乡村、伸向海洋、伸向新大陆、伸向世界各地……,无孔不入,无往不利;资本在自身的运作、周转中不断增殖,形成日愈庞大的聚积在个人手中的社会财富。在每一次经济周期中,资本家都尽可能把积累的资本投向有利可图的领域,这种冲动是无法遏制的,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繁荣或高涨阶段;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阶段,经济的高涨不是没有限阈的,当充分就业已趋实现,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再也难找到新的投资项目时,或累积的资本、或闲散的游资、或银行的储蓄,既不能用于消费,也不能用于投资,危机就将到来,而危机到来时,企业倒闭、银行关门、失业骤增……会进一步加重危机或加速衰退;在随后的萧条阶段,人们仍被笼罩在衰退的阴影中,不复再有扩大的生产和新的投资,只能是慢慢销售库存积压商品,使供给与需求维持在低水平上,所以萧条阶段显得特别漫长;当积压商品销售殆尽,闲置的厂房设备逐渐启用,陆续招募失业的工人,市场回暖,倒闭的企业恢复生产,经济便进入复苏阶段;当经济复归正常,人们对未来又有了新的憧憬,资本仍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新一轮的经济高涨又开始了。


我们对经济周期的描述,如此平淡,如此简陋,如此缺乏专业水准,人们会哑然失笑:这就是新的周期理论吗?且慢,容我们再作分说。


我们总是依托我们的四个基本的经济关系--社会分工、产权私有、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个人利得最大化--来阐明各种经济理论,对于经济周期理论,同样也不例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日愈细密,诚然,这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也使人们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每一个人都处于普遍联系的经济体系中。正是在这种普遍联系的经济体系中,市场经济得以运行,得以发展,得以壮大;资本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运动中,得以扩大,得以增殖。与此相反相成的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如果发生失衡,都有可能引致整个经济体系的滞碍与震荡。也就是说,社会分工的普遍化,容易使局部的失衡演变为整体的失衡,对危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危机具有极高的传递效应。这就犹如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汽车可以在上面高速行进,但是,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形成堵塞,这时如没有分流方式,就会造成整个交通系统的瘫痪。


私有产权的存在,产权的明晰化,使市场经济得以稳定、有序、高效地发展,所以我们说,私有产权是市场经济的物质保障。但是,我们前面已经说明,价格是私有产权的货币化。而私有产权的不同权重,以及人们的私有产权在量上的区别,必然导致财富占有的急剧分化,大量财富积聚在少数人手中,这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留下了隐患,也为经济周期提供了物质基础。另外,私有产权的力求自保,私有产权的各自为政,这在危机中适成为不利的因素。在危机中,在最需要增加支出、扩大需求的时候,人们出于私有财产的自保意识,却在紧缩支出,减少需求,这将会加剧危机;在最需要集社会之力共渡时艰的时候,私有产权的各为己私、各自为政,增加了应对危机的难度。


人与人之间的对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更为普遍。我们曾经说过,这种对立是哲学意义上的,它既是对立,又包含同一,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过程中,事物得以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劳动者与企业主之间的对立、工会组织与企业家集团之间的对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构成了市场经济的运动方式。在这些纷然的对立中,对立各方都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实现,在彼此利益的博弈中,达致某种同一,从而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然而,这些对立往往会转化为恶的对立,〔黑格尔称没有同一性的对立为恶的对立。〕企业主之间会出现恶性竞争;供需之间互相拖欠货款;企业大量裁汰员工;工会组织在工资谈判中的强硬立场;商品所有者坚持其价格的刚性……这些对立都可能使危机产生并进一步恶化。假定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假定企业在减产停产时继续留用员工,假定富人尽其所有救助贫困……,危机将化于无形。


对经济周期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个人利得最大化。我们上面提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家是经济的主体,资本家的个人利得最大化,主宰了经济的全过程。资本家是为资本增殖而生的,为了资本增殖,他可以鲜廉寡耻、冷酷无情、交结权贵、公行贿赂……也可以节衣缩食、筚路褴褛、殚精竭虑、百折不挠……,如果不带道德判断的描述,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资本增殖成了资本家毕身的事业追求。资本在资本家孜孜以求的追逐中,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资本家掌控着巨大的社会财富,资本家深知,他只有保有资本积累这只母鸡,才能得到资本增殖这颗金蛋。资本家阶级的这种角色定位,决定了他们是一个多生产少消费的团体。有人或许会说,资本家阶级占有的社会财富实在太多了,除了满足他们自己骄奢淫逸的挥霍外,仍有大量的剩余用于再投资;有人或许会说,资本家阶级精明节俭,勤奋创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人数的增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姑且抛开这些感情色彩的话语,注意一个确切不移的事实:资本家阶级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收入大于支出,生产大于消费。在经济学的意义上,这种收支的不相匹配、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就是经济的失衡,就可能引起经济波动,这是一个矛盾。但是,这里的失衡是就资产阶级内部而言的,如果放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如果资产阶级剩余的资本能够找到吸纳的场所,便可以实现某种均衡。因此,我们能看到,当资本有源源不断的新的投资场所,当这种投资能够赢利,经济不会出现大的失衡,而会出现我们所说的经济周期中的高涨局面。然而,随着经济的高涨,当充分就业几近实现,当不能再找到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当累积的资本既不能用于投资又不能用于消费时,危机就将来临。使情况更严重的是,资本出于自身利得最大化的本能,当投资不能赢利时,资本家不会投资;当已有投资不能赢利时,资本家会减产停产。这就是说,资本的首要目的是增值;当增值无望,资本将转而保值;这将进一步加剧危机与衰退。于是,我们说,资本的利得最大化,它既成就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又导致了经济的危机与萧条;它既是市场经济的福佑,又是市场经济的魔咒。这就是事物的辨证法。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观测点,就是累积资本〔或用更中性的词储蓄也可〕的主要流向,累积资本流向资本品工业,我们就有可能看到投资过度的经济周期;累积资本流向消费品工业,我们就可能看到消费不足的经济周期;累积资本流向股票市场,我们就可能看到熊牛市的分野和股市的暴跌;累积资本流向房地产市场,我们就可能看到房地产泡沫引发的经济危机;累积资本流向国内或国外信贷,我们就可能看到金融风暴;……。特别提请注意:在高峰阶段,经济的转折点或拐点就在累积资本的投资不能赢利或开始亏损时;同理,在谷底阶段,经济转折点就在累积资本的投资可以赢利或赢利颇丰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25 11:55: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5 11:58:51
123456~  yes   S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5 11:59:16
字体太小,读起来十分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5 12:08:16
美国少花点钱就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5 12:17:38
经济危机来了有来,比来大姨妈还准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