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令人们谈虎色变,称之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值此之际,主流经济学家们噤若寒蝉,集体选择了沉默,因为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是不应该出现经济危机的,面对猝不及防的经济危机,他们除了沉默还是沉默。情急之下,各国ZF(主要是美国和中国这两大经济体的ZF)只得打开凯恩斯主义的武库,从中拿出几件陈旧的武器:增加财政赤字、扩大ZF开支、投资公共设施、快速加印钞票……好歹把这次危机按了下去,使之没有发展为1929年经济危机那样的大灾难。
当然,这次危机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但是主流经济学家们似乎从经济寒冬中走了出来,又开始叽叽喳喳了:有人说凯恩斯主义早被证明不是什么法宝;有人说ZF不要过多干预经济;有人说还是回到经济自由主义的学说中去……这让人们作何感想呢?主流经济学既不能预警危机更不能防止危机,却在危机后高谈阔论、指手画脚,这样的经济学本身就是危机重重了。
我们既要对经济危机作出理论总结,更要对现代经济学作出变革,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传统的主流经济学对经济危机无能为力,需要新的经济学探索了。在此,我们重提“经济学的危机”这一话题,希望经济学者和网友们都来关注和热议它。
当千禧年的钟声还萦绕在人们的脑际,法兰西又响起了经济学危机的警钟,2000年6月,法国发生了一起在经济学界颇有影响的事件,一群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发表了一份请愿书:“希望脱离虚构的世界!”认为以新古典理论为主干的经济学教学,与现实太过脱节,不能深刻理解现代人所面对的众多经济现象。“反对无节制地使用数学!”认为当数学本身不再是工具,而成为经济学自身的目的时,求助于数学形式化会导致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真正的精神分裂症。“要求经济学方法的多元化!”认为新古典方法借助于纯粹的公理化程式,宣称能解释任何事物,似乎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学真理。这是不能接受的教条主义。法国的经济学教授们及时跟进,支持学生们的举动,也发表了一份请愿书〔请愿书上签名的不乏法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老师的请愿书中有一段话予人印象特别深刻:“在真实的科学中,解释要针对实际现象。一种理论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只能通过与‘事实’相对照进行评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许多学生一起哀叹经济学教学的发展状况,哀叹它给予新古典理论和构建、操纵缺少经验内容的模型以特别的优待。”〔参见富布鲁克,2004:〕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法国的媒体和ZF也被卷入这一事件,也许正是媒体的推波助澜,法国ZF针对这一事件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最后呈交的调查报告〔即《菲图思报告》〕对学生的请愿书作出了正面的回应。这一事件还在世界其它经济学重镇引起了反响,剑桥大学27名经济学博士生于2001年6月发出了一封公开信,主张开放经济学,实现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多元化;在美国堪萨斯城密苏里大学的一次会议上,来自22个国家的七十多名教授、研究人员和学生也在“给所有大学经济学系的国际公开信”中,一开始就呼吁“经济学需要根本性的改革,现在该是变革的时候了”;在中国这个新兴的经济大国,经济学已经成为显学,按理说应该有最强烈的反应,或许因为西方经济学在中国普遍传播的历史并不长,或许因为中国的学生们和先生们还沉醉在新古典主义的迷信中,对法国学生的支持几乎变成了贾根良教授一个人的摇旗呐喊。〔参见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