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供求情况发生变化时,商品的价格会发生变化。这是客观事实,马经捍卫者无法否认。但是他们又坚持只有劳动量一个因素在决定商品的价值。为了自圆其说,他们把价格和价值分开来,说“价格可以围绕价值波动”。如果是这样,资本家可以在价格高于价值时多生产、多销售,在价格低于价值时,少生产,少销售,通过价格波动获得利润。即使资本家把价值全部给工人,剩余价值等于零,资本家仍然能够获得来自巧妙利用价格波动而产生的利润,显然,资本家获得的这种利润不是来自剥削,于是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利润只能来自剥削)就无法成立了。所以,到底是“价格始终等于价值”还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只能二选一。
小佶的上述,许多话经不起推敲,存在各种问题,各种混乱,这些就不说了。
单说价值量等于价格吗?价值量等于任意价格,还是等于特定价格(譬如任何平均价格,或某种某些平均价格)?
价值是生产出商品的劳动,价值量是劳动量、劳动时间、一些劳动。
价格是一些钱。
这是不同的东西。一些钱,一些劳动,二者不同,这是不同的东西。
那么,不同的东西之间能够等价吗?能够相等吗?是不是本来就没有任何相等关系?
假若,价值量与价格之间,可以有相等关系,
那么,价值量等于任意价格,还是等于特定价格?
资本论中,把商品(属于使用价值)、商品价格,都看成商品价值(属于劳动)之转化之表现,构建了二者之间的相等关系。
就价值量与价格之间来说,是这样的相等关系:
总价值(总商品的总量劳动)=总价格(总商品的总量价钱),
某一种商品的价值量(该商品的劳动量)=生产价格(该商品的生产价格)。
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价格=该种商品生产的行业实际成本+社会平均利润,这属于平均价格之一。
所谓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是说,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商品价值量)来波动,市场价格可能大于、可能小于、可能等于(生产价格=商品价值量)。
那么,上述这需要拓展,也可以拓展,拓展为:
因为唯有人类劳动创造人类产品,所以,人类的个别劳动量=人类的个别产品量,人类的任一劳动量=人类的任意价钱量。
这其中也是说,再换成资本论的术语来说,也就是:
某种商品的价值量(生产某种商品的用社会必要劳动核算的劳动量)=该种商品的任意的价钱量。
设某种商品的商品价值量(即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量)为一个商品10人年(以一个商品为代表,也可以是多个商品),
当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为一万元,则有10人年=一万元,
当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为一百元,则有10人年=一百元,
当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为一百万,则有10人年=一百万,等等,等等。
这也就是说,价值(确切来说是价值量)和价格总是相等的,一成不变的一定价值量=任意波动下的任一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