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986 23
2008-07-13

以下是引用郑小迈在2008-7-7 20:43:00的发言:

[P1]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立论前提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不增加价值或无利润。惟有剩余价值理论的立论前提存在,才有商品在生产过程,资本家从消费劳动力商品的环节中,榨取劳动力的剩余价值。这个立论前提的相反表述是:商品在交换过程增加价值或有利润。资本家只须在商品交换过程就可以取得价值增加或利润,又何必在商品生产过程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简单的说就是:资本不可以在商品交换过程增殖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立论前提必须成立,才有资本只可以在商品生产过程增殖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成立。a马克思先生表示早就弄清和弄懂了。

[P2] 证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立论前提成立,即立论前提的相反表述不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马克思的价格理论。马克思的价格理论是:价格是价值的货币标度(金或者银或者铜)。抽象劳动的体力支出、脑力支出和复杂程度相等,价值则相同,即价值相同——价值的价值尺度相同即货币标度相同——金或者银或者铜的标度相同即价格相同。这就是说,等价交换既是等价格交换的同时又是等价值交换[P3]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所决定的等价交换原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立论前提——商品在交换过程不增加价值或无利润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S]。

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价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倒推方法还原了马克思从劳动价值理论——价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证剩余价值理论的过程。a马克思先生应该弄清和弄懂了。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34715-1-1.html

我不懂马克思主义,也不懂政治经济学,所以我只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思考一下郑小迈的逻辑。当然你所说的逻辑是否是马克思的东西,我不知道。你的这套推理写得太啰嗦了点,我帮你归纳一下,不知道是否符合你的本意:

A={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B={商品在交换过程不增加价值}
C={马克思的价格理论}
D={等价交换原则},根据你的原文为:{等价格交换} and {等价值交换}

[P1] A==>B
[P2] B<==>C
[P3] C==>D

[S]表示D<==>B,这个推理要成立,[P3]必须[P3']改为C<==>D,下面就按照[P3']来推理。

整个逻辑就是:A==>B<==>C<==>D,所以有,A==>D。如果D不成立,则A也不成立。

到这里基本上没有问题。问题在于D在现实中是否成立。我们可以在理论上认为,有D成立的情况下,A是有可能成立的,因为这里不是充要条件,因此A只是有可能成立。但在现实经济中,D成立的情况是很少的,下面证明:

假定技术水平不发生变化,那么商品生产出来后的价值就不会变化,我们就可以把价值作为横轴,看看价格是否绕价格上下波动,如果价格曲线和横轴相交,表示价格等于价值,不相交表示价格不等于价值。由于现实经济中各种交易成本和信息对称性问题,全球的同一商品并不一定以相同价格成交,例如麦当劳的巨无霸在各国的售价是不同的,北京的理发价格和巴黎的相同发型的理发价格也是不同的。因此,要等价格交换,必须假设在全球只有一个理想市场,而且没有任何交易成本和不对称信息、没有任何道德风险等等情况下才有可能成立。下面就如此假设。

在一段时间内,价格和价值之间关系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价格始终等于不变的价值,这时候就不存在价格波动的问题了,价格曲线和价值曲线重合。
第二种是价格曲线“穿过”价值横轴形成一个交点,表现为瞬间价格等于价值。例如很多普通商品
第三种是价格曲线始终不和价值横轴相交,表现为价格曲线一直远离价值横轴。例如钻石

在第一种情况,存在等价交换,因为存在相同价值的东西交换。
第二种情况,由于价格曲线穿越横轴,因此交点可数,即使有无数多个交点,这些交点构成的集合也是最多可数的,因此交点集合的勒贝格测度为0.  如果使用概率测度,概率测度也是零,表示价格等于价值的可能性为0。
第三种情况,根本没有交点,因此交点集合是空集,概率测度也是0。

在非常严格的理想的、单一的市场假设下,才有等价格交易问题。等价值交换问题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才成立,在二三种情况下价格等于价值的概率为0. 在现实情况下,除了一些特殊的金融产品和某些期货市场外,理想市场很少存在,单一市场也很少存在,因此等价格交换情况在现代这种社会也很少成立,在马克思时代则更是难以成立。

关于等价值交换情况,只有在没有价格波动而且价格正好等于价值情况下才成立。而且等价值交换还需假定我们知道价值是多少。如果我们都不知道价值到底是多少,等价值交换就更离奇了。事实上,价值的量在现实中是很难确定的,否则就不会出现建行贱卖的问题了。建行贱卖就是因为我们在卖的时候都不知道一股到底值多少钱。


总结: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要成立,其“必要条件”是等价交换原则成立。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可以做很多假设。这些假设包括:

严格的理想市场,没有交易成本,没有时间成本
单一的市场、
无任何道德风险
无不对称信息、
我们必须“能够”知道价值是多少
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价格等于价值且没有价格波动,以及我没有看出来的其他等等假设。

即使在这些假设条件能成立的情况下,A==>D表明剩余价值理论也只是可能成立,还不是一定成立,因为这些假设不是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但在现实经济中,这些假设条件实在太苛刻,以至于很难成立。等价格交换很少能成立,等价值交换更是很少成立,两项一起成立的可能性更是非常小。在等价交换原则不成立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理论就不成立了。

因此剩余价值理论在理论上有可能成立,在现实经济中则没有多大意义。这个结论是建立在郑小迈所给的逻辑上,不代表我自己的任何观点,由于我不能确定郑小迈的逻辑是否符合马克思本来的逻辑,因此仅做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14 10:33:00
以下是引用郑小迈在2008-7-14 7:37:00的发言:

好!逻辑学确实学得很好,只不过是白学了!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算准了有先生您这种学逻辑学的人攻击等价交换原则!

马克思非常清楚现实中交换大都不等价,所以也非常清楚地告诉那些白学了逻辑学的人:交换不等价不增加价值,只是一方获得利益意味着另一方利益损失。利益损失一方必定也只有在另一次不等价交换中找回损失的利益,否则就会破产。无数的不等价交换的利益损失和找回利益损失,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人在交换中获得利益,也没有人在交换中损失利益,这就是说,等价交换原则不但在理论上成立,而且在现实中也同样成立。

首先,破产在市场经济中并不是一个稀有现象。

其次,如果交换中没有人获益没有人损失,那么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就没有人会亏。

第三,你证明等价交换是从证明交换过程不增加价值出发,相当于B==>D,这在原文逻辑中本身就没有设么问题,我也没有反驳过。如果这样也就算了,只是把原文逻辑又说了一遍而已。

但是你说“交换不等价不增加价值”然后开始推理,这就有谬论出现了。(not D) and B==>D。你难道没有发现谬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4 12:18:00
以下是引用郑小迈在2008-7-14 7:37:00的发言: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算准了有先生您这种学逻辑学的人攻击等价交换原则!

呵呵,不用这么奴才吧!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说的明白: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价交换。

现实生活中的交易都是“零和游戏”吗?纯粹是睁眼说瞎话。人类的交易主要是非劳动品与非劳动品的交易和非劳动品与劳动品的交易。其次才是劳动品与劳动品的交易。只要是自愿的、市场竞争下的合法的交易,都是双赢的交易。因此,马克思的“价值规律”是伪价值规律;你说马克思明白社会上的交易大部分都是不等价交换,是你对马克思的随意发挥,无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4 12:47:00
以下是引用郑小迈在2008-7-14 11:43:00的发言:

首先,破产与交换在逻辑上,没有充分必要的关联。破产是已经失去了交换的能力,交换过程中有破产就没有交换。

其次,没有实体经济的新增价值,虚拟经济交易的盈亏,永远是有人盈就必有人亏,有人亏就必有人盈的零和游戏。

第三,这是马克思的原意,告诉你就是不等价交换不可以存在一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另一方没有利益损失,除非有新增价值存在,而马克思却认定新增价值不存在。

楼主的逻辑学运用如果比马克思的逻辑学运用高明,那就应该恭喜楼主成为逻辑学的一代宗师了?

均值和方差是有区别的。均值为0 并不等于方差为0. 我早就知道你的观点要成立的前提,可是我一直想等你说出来,毕竟这是你的观点。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你的逻辑存在断裂跳跃?等价交换你已经从个体层面转移到总量层面了。

你最好强调一下你所用的等价交换概念。

然后再解释一下钻石买卖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是如何达到等价格、等价值交换的。

最后,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讲的是现实经济还是理想经济?如果你讲的是现实经济,能否告诉我等价交换成立的假设条件(我在头帖里面列出来了)在你说的情况下是否成立?

最好是证明,不要光给出命题。

关于逻辑高明问题,我想说逻辑是每一个研究者必备的思维方法,一个理论只有逻辑一致性成立不成立的问题,没有逻辑高明不高明的问题。是否有逻辑矛盾,一推就知。你太崇拜马克思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逻辑体系本身就有很多矛盾,从第一版到第二版就改了很多,人就是人,不是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4 15:47:00

至于你是否崇拜马克思,对于我来说,当然是臆断,难道你有事实给我看?不过好像不是我一个人如此臆断,上面有兄弟同样猜测啊。

我是不了解资本论,你要是熟悉的话,不妨指出来在哪里,让我去找一找。

不过,我刚才随便翻了一下,就找到一个马克思计算剩余价值率的时候举的一家纺织厂的例子。(最新版本资本论第一卷253页)。哈哈,马克思这些概念是否用于宏观社会层次,我当然知道了。如果你对的话,而且你比马克思还熟悉的话,估计马克思确实错了。至于你是否反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头贴里面的逻辑一致性没有什么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4 17:52:00

既不懂逻辑学!

也没有读完《资本论》!哗众取宠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