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xian2011 发表于 2020-8-9 13:41 
1、假定有两种商品W1和W2,W1的价值=物力成本100元+劳动价值50元,W2的价值=物力成本90元+劳动价值60元。— ...
还是把价值跟价格弄混了...考虑一个问题一个农民种个瓜自己吃了,这个瓜没有价格(没拿到市场上定过价),它有没有价值?
古典政治经济学(包括大卫休谟,马克思,李斯特)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精确的区分价值和价格。
-一方面,现代的观点看并不存在可靠的一般等价物。长期看粮食的价格是剧烈波动的,贵金属(黄金白银铜铝锌镍)的价格也是剧烈波动的,我们找不到可靠的一般等价物。而且在布雷顿体系解体后,不再有纸币以贵金属为基础,使得纸币价值比实物更不确定。一般而言纸币发行都是央行根据市场上流通商品量和汇率期望计算的,实际的内在价值相当不确定。以此而言,劳动当然有价值但肯定不可能精确定价,工资早就不发小米了。
-另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出现人类的劳动也越来越难以比较。码农的一小时和果农的一小时劳动的内在价值显然不可能计量比较(但是价格却显然被市场计量比较了,亦即小时工资)。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同一工种,就比如装配工吧,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质量也是不一样的,甚至自己和自己也不一样。学徒工相比效率很低三年工大概效率很高,临近退休大概又会降低。理论上可以想象我们把每个人一生不同阶段的劳动生产率取均值,再把所有人的生产率均值再取均值,这个样本量已经太大了,而且方差也一定大到没法看。
-市场把以上效应的复杂性指数放大了。单独的一台手机毫无价值,有两台手机才能相互打电话。显然的,由于网络效应,手机数量越多价值越大(能通话的人多了),但价格却越便宜,形成负相关。所以一个产品在实现销售之前,它的价值和价格都是不确定的,二者的关系更加不确定,与此产品相关的劳动也是一样。
-技术范式更迭的加快把市场的效应再次指数放大了(这已经是指数的指数了)!智能机干掉功能机的过程出现了新产品的价值和价格与旧产品的价值和价格的四重巨变。在技术快速转换的时代(而且还在加速)我们越来越难确定劳动的价值,只能任由市场确定其价格。
-卡尔马克思(以及其他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家)受时代所限,对劳动价值的描述显然是在牛顿惯性系之中寻找确定性。但今天我们知道,一切都是相对的,包括时空和一般等价物。彼时的经济学仍然处于哲学羊水包裹之中。正如有论者言“哲学家的起点都是科学家遥远的终点”。我们至少需要一个公认的货币理论来进一步探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但显然目前这还是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