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478 25
2007-12-24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剩余价值理论的含意

黄焕金

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包含着这样一个意思:资本家只配收回他的投资成本,而不配获得任何剩余利益。即资本家花费C+V,那么在产出中资本家只配获得等于C+V的收入,如果他再获得比这多一点的收入,在这个理论看来就是不劳而获,就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那么谁应该获得剩余价值M呢?是资本家雇佣的劳动者,因为只有剩余劳动才能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工人一无所有地来到资本家的工厂劳动,却被理论告知他们应该获得全部剩余收入,他们当然是对理论感到高兴了。因此,“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为了能够“创造价值”,资本家不得不到市场上寻找能够作这种创造的要素,按理论,他们不是去寻找机器,而是去寻找劳动力,因为劳动能够创造价值,而机器则不能创造价值,劳动在社会上使用得越多,它所能够创造的价值就越多。但是每个资本家却并不想找太多的劳动力,而是去找机器,并且越先进越好,他们之所以找劳动力,只是因为机器的运行需要劳动力,需要特定的劳动力,假如机器运行不再需要劳动力,那么资本家就连一个劳动力、一个工人也不想找。尽管当每个资本家都这样做时,每个资本家的工厂都不会再制造出剩余价值了。那么,根据理论,整个社会岂不是有太多的“产业后备军”了,如此的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必将陷于经济危机之中,因为一方面是不断生产商品,另一方面却又不断生产过剩人口。

因此,“劳动创造价值”这个观点很难得到证明,现有证明也很难成立。问题在于单个资本家并不按这个观点行事,就算“劳动创造价值”总体上成立,但单个资本家并不遵守这一点。单个资本家希望比相同行业中的其他资本家具有更先进的生产率,而这必须要依靠先进机器才能达到。因此对于单个资本家来说,“劳动创造价值”是难以成立的。不过,如果所有资本家都先后达到相同生产率,那么劳动创造价值又是能够成立的,因为此时机器创造超额利润的作用已经被抹平了。

总之,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资本家来说,他的工厂所产生的剩余价值与利润,并不仅仅是工人劳动的结果。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资本家来说,认为他们只配收回投资成本而没有理由获得一定的利润,是不对的。我们知道,一个人租用别人的任何财产(如住房),都必定要付租金。那么我们假如一无所有的工人租借资本家的工厂来生产产品,这样,全部收入都归工人所有,此时工人是否应该付给资本家租金呢?这些租金是否包含着工厂投资成本及一定的投资利润呢?谁都知道,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个租金是少不了的,并且包含着一定的增值。那么,假如工厂由资本家自己经营(而不是租给工人经营),显然,资本家需要获得比租金更大的收益才行,否则资本家就不必要自己经营了。这样,无论何种情况,象剩余价值论那样,认为资本家只配收回他的投资成本,而不能获得任何剩余,是不对的。讲得严厉点,这是主张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所以今天有些学者主张劳资双方共同分配剩余价值,似乎是一种可取的折中方案。

马克思自己也知道,一旦存在产权的私有性质,那么就难以避免资本家占有利润的情况,资本家占有利润的合理性是由资本的私有性质带来的。因此马克思认为,只有消灭资本的私有性质,才能保证工人获得他们创造的全部所得,即工资和剩余价值“不折不扣”地全部由工人所得。但是这种将资本所有权“挂起来”(即资本所有权不再属于任何个人,只属于抽象的“社会”与“全民”)的做法,虽然避免了因资本所有权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归属问题,但资本也就处于无人负责的境地,最终资本将变成“破烂不堪”的一堆废物。就象一头无主耕牛,谁都在使唤它,但谁也不想养它一样,这样它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政府便“乘虚而入”,变成了公共资本的管理者,实际上变成这些资本的实际所有者。于是没有好的资本,就象没有好的工具那样,经济当然不可避免地陷于衰落,广大劳动者陷于没有剥削的贫困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24 18:31:00

这次,黄教授的文章有点失水准了吧。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的剥削过程是从历史角度开始,从私有制产生起就开始产生剥削,但那个时候可能没有“资本家”的概念。为什么把剥削的起点推的那么遥远,马克思就是为了论述这个“系统输入”的“始态”问题。

也就是说资本家在生产系统怎么输入他最初的生产资料的。

如果资本家被“剥削”,那他输入的始态生产资料必须全部是他自己劳动生产的。如果不是,那他的初始状态的生产资料本身就是不“合法”的,不符合按劳分配。

从整个历史过程中间截取一段,并赋予被截取的起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是完全“合法”的,等于首先在逻辑上肯定私有制的“合理性”,然后再用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来论述剩余价值理论破坏了这个“合理性”,从而得出剩余价值论本身不合理。

那我觉得还不如直接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符合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不符合历史现状。这种断章取义,先假定私有制的合理性前提,再用一个局部逻辑去反驳剩余价值的不合理:绕着圈子来否定剩余价值实在没什么意思。

另外,关于马克思的剥削理论的系统始态问题,好像早就有人提到过了:认为,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完全是由于资本家自己勤俭节约,把自己的劳动节省下来,作为生产资料来投入的。从而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劳动产品参与最终的产品分配是完全合乎按劳分配的。这种观点,好像马克思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吧,如果没有被马克思自己反驳,也一定被无数马克思经典作者反驳了。

偶虽然没有刻意去研究过剥削过程的始态输入问题。但马克思想完成这样一部巨著,不可能连这个始态输入的合法或非法性都会忽略吧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24 18:34:00
马克思理论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大概最没有价值去深究的就应该是这个剥削过程的始态输入问题了呵呵。好像这个问题已经从马克思理论诞生那天起就争论不休了呵呵。后人在上面作文章,一来难以超越前人,二来可能会忽略了马克思在当前这样特定的条件下所面临的真正问题。毕竟一个知识经济之前就争论的问题,很难代表马克思理论在知识经济之下所面临的真正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24 22:43:00
不懂,我隻會掙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25 11:37: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25 14:31:00

大开眼界!

顺便问一句,如果我有一笔钱,投资而不能获得平均利润,或使大家----相关投资者----都因此而减少了利润,我算不算过剩之列?这些投资者在总量上算不算过剩了?

当市场上有十个工人时,每人月收入为比如100元,而当有十二个工人时,每人收入仅达到比如80元,与上述有区别吗?

======

先想一想究竟什么是价值的尺度,然后再说价值从而"剩余价值"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