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07 4
2011-07-27

治理通胀的措施


     各位专家给解决通胀来出了各种各样的药方,提高准备金、加息等手段我以为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暂时缓解症状的止疼片而已,稍加使用能短期有效也可用用。但笔者尤其反对看似治标的减少人民币发行量或者人民币升值等建议。只要政策对头,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个圈是相辅相成的,都会越做越大。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普通民众收入没有同步增长,而使得国外市场这个圈没有拉动内需增长。这几天报道的浙江和广东出口企业频频倒闭的新闻应该引起警醒,自由浮动的汇率的确能大幅减少货币投放压力,但其结果恐怕会导致两个圈越来越小,加工外移、大量失业、内需更加不足、产能下降,由此恶性循环,形成内伤,再想恢复元气就很难了。

    大家可以看出,我以上所谓的固定资产折旧型通胀、基础产业效率低下型通胀和行政费用挥霍型通胀,其实都和ZF有关。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部位出了毛病,当然就要从这里入手,无论动刀也好,用药也好,要想治愈,疼是免不了的。

    流动性是不能再注入了,拉动经济要提高流动性,降低物价又要减少流动性,看似两难。我建议采取松中小企业贷款,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有企业资金,升民众收入和福利保障,降基础产品成本和行政开支,把握好一松一紧,一升一降的力度,是可以逐步好转的。

    内需能否有效拉动是最核心的检验指标,经济运转健康了,敢买东西了,自然通胀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拉动内需需要老百姓敢出手花钱,有钱不敢花并不是什么好事情,靠储蓄雪藏部分流动性而啧啧称赞不过是短视而已。老百姓手里仅有的少量钱还要预备养老,预备得病,预备补贴孩子,不敢花了。因此提高老百姓收入的同时,还要逐步解决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身为百姓,我知道如果失去工作,没有稳定收入,即使现在手里握有一百万,那也是要攥出汗来节省的。收入稳定了,哪怕没有存款,也可以踏实的消费,预期很重要。只要国家有想法有做法,哪怕是慢慢解决,老百姓有信心了,就能帮你拉动内需。

     民众收入的提高首先需要稳定的工作,这就要由大量中小企业来承担实现。普通人要求不高,在一个欣欣向荣发展的企业里面有份稳定的收入,那他的生活信心就会增强,日子过得踏实。资金都跑到基础投资和大型企业那,必然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不只是资金短缺,政策也有问题,奥运、高铁、地铁、四万亿等投资巨大的项目采购,对于大多数企业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故事。好处没有得到,但政策倾向造成的后果和包袱确是不得不一同负担的。历史上看地位卑微、但竞争环境相对公平的私营工商业在哪个朝代不是创造了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到目前为止,欧美常喊的是中国夺去了他们的加工产业和就业机会,不就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努力的结果吗?要相信大多数勤劳智慧的人民是会给国家带来奇迹的。你只要给他们公平,调整目前资金和政策不公平的待遇,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就好了。

     国家可以相对硬性的要求提高民众收入,但不免会再带来工资推动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因此,必须有升有降,而且降的幅度更大才行。给中小企业注入资金,增加百姓收入都要花钱的,钱在哪里来?自然是有钱的出钱。费用高、效率低造成的成本推高物价因素如何改善,那自然也是该砍就砍,疼也忍着。资金有限,因此也必须有松有紧,而且紧的力道更大才好。有病的人有各种各样得病的原因,但健康的人却都是一样的,如果知道怎么才能健康,那就是你努力的方向。一紧一降必然会触动某些利益,但早晚得做,出来混总要还的。

     已经形成事实占压大量资金的固定资产折旧和维护,会以过路费、租赁费等直观收费方式和看不见影子的产品成本方面体现。我想起一家企业,意外之财使得老板大兴土木即兴投资了一个豪华工厂,但不高的产品利润率不足以支撑过大的折旧摊销。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于是和员工探讨承包经营,老板想以折旧和摊销金额收取承包费达到仅仅收回投资的目的,即使这样承包人都觉得无能为力。问题就来了,老板可以抱着收回庞大的投入想法不放,但结果是无力继续经营,资产也只能越来越贬值。最后,他不得不认可资产中看不中用的结果,以合理的价格承包,得以使企业维持下去,只要努力,他还是会东山再起的。目前我国的很多固定资产又何尝不是如此,物是死的,经济是活的,背着不放,怕把经济也弄得半死不活。钱花了,东西已经建在那,就让银行挂账以后处理吧,我想这对降低物价会有很明显的作用。而且这些钱都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由ZF主导花出去的,不像国外私营部门人家花钱的事你说了不算,中国特色发生的事情就能中国特色的解决好,体制优势体现出来了。具体那些固定资产等经济好转了该值多少还是会值多少的。

     不要说我未经调查就武断的说基础产业效率低下,即使再能干的人躺在垄断被窝,捧着热乎乎的钱袋,实在不行一纸报告就可以涨价,谁还在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呢?我不反对某些行业的垄断是必要的,但共和国的长子是在倍加呵护的环境下长大的,自私、自大、娇弱、懒散必定是家长赋予他的性格。该管管了,该锤炼了,首先在管理费用上开刀,过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也要遏制,折旧摊销等成本收回来也不过还是会花到再投资上,无妨在一定时间内采取零折旧方式。这样的话,各种基础材料的成本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也就相应低了,物价自然就降了。流动资金同时要大力压缩,在生产效率、制造成本、库存、流程上肯定有很大改善空间的,实在不行,请有过苦日子经验的民间管理高手支下招。接下来肯定是相对于既得利益者自己的苦日子,但ZF尽管放心,有心袒护但不得不下手是会取得他们理解的,况且身后还有更多百姓的支持呢。

     谈到压缩行政开支,说实话我是有些犹豫的。工资福利待遇虽然比大多数老百姓高,但比有些企业还是低的。只是灰色收入、吃喝花费整的大家很不开心,其中灰色收入所造成的隐形成本和不公正会乘数效应的创伤经济,您多拿了10万,背后百姓可能要替您背负100万的负担。前不久到震后北川参观,倒塌的稀巴烂的大多是ZF、银行、税务、电信等办公楼,腐败可想而知,归根到底是权利过大惹的祸。收收权利吧,适当培育一些市场机制下的中间机构,ZF变成一个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省的总是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抱怨了。压缩开支我想更多是要表明治理的决心,给那些节省过日子的百姓和企业带个头,信心增强了,好日子还不在后头。

     高房价是高物价的领头羊。白居易在唐朝就提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愿望,中国老百姓自古就在自家一亩三分地盖房子遮风避雨,在今天确实成了一个问题。高地价是高房价的基础,而地价高又离不开ZF努力推动的背影。ZF目前决心很大,加大经适房建设,限制购房等等,但我对于ZF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不太清楚。如果坚决要把房价压下去,压到什么价位合适?地价不降,也只能靠压缩地产商的利润。其实只要银行停止支持,釜底抽薪,就如同90年代海南一样,地产商吃进去的是不得不吐出来的,流动性也会收回。但如果地价不降,恐怕地产商知道大不了少赚点而已。经适房建设会保障供应和扶持相关产业发展,但资源有限分配无法做到平均,低收入者不会永远是低收入者。ZF控制房价,应该先要把目标明确了,行动上才能鲜明有力。不过房屋作为固定资产却是被民众花钱使用了,银行也参与贷款进来,ZF出手降房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房地产经济要区分开土地经济和房屋建筑两块,限制购房同时会抑制建筑相关行业,减少内需。又是一个要克服两难的问题,我提供一个简单思路供参考:稳定当前房价,明确告诉老百姓房价比如20年不变,并长期基本稳定;放开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土地收入一大部分进入民众福利医疗等保障账户;严格有效审核和公开各房地产项目的成本利润,购房者据此择优选择;扩大流动性好的廉租房建设,减少开着奔驰住经适房的现象,给确实目前困难者提供一个住处;银行贷款首付比例逐步提高,鼓励早买房,同时抑制过度泡沫。当然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是老百姓收入逐步提高,前提是ZF不能再依赖土地财政。

    好了,暂时写到这。我没有学过经济学,没有公务员经历,但我有一个百姓的热心。水平实在有限,但愿不要让专家们贻笑大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27 07:11:43
均贫富,发红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08:20:57
楼主很有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13:52:20
励早买房,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8 16:18:05
ZF现在控房价目标不明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现在还是模糊的稳中有降,其实我理解他是不敢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