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帖)
----------------------------------------------
短期如图:
假设hhgxyzp先生实现了上图的状态,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情况!
以上两点等价,一个属于P系统(正统微观系统),一个属于P1系统(会计价格系统),
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1)在P系统中:
红点处——
原厂商实现最大的
经济利润率RAmax(扣除过正常利润后算得的利润率,即用P算的利润率),此时P > SMC
(2)在P1系统中:
红点处——
原厂商实现最大的
会计利润率RBmax(只是比RAmax多考虑了正常利润而已,即用P1算得的利润率)
此时,如果我们定义
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为: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 - 1 ] / 1
其中 r 为社会均衡
会计利润率!由于P = P1 / (1+r),故P1 = P*(1+r)
注意,R1的概念不同于原有厂商的会计利润率RBmax!
-------------------------
它是什么意思?
如图:
上图基于P1系统(会计价格系统)绘制。
短期不给自建新厂,因为固定资产短期不可改变数量!
但短期外界股东可以入股该行业已经建立的工厂,且入股资金仅用于多招员工,而不去扩大固定资产规模!
由于员工数量短期可以扩大,所以这种入股方式是允许的!
那么,如果外界股东入股拉低了整体利润率,原有厂商肯定不干!
于是,外界厂商必须承诺——我不动原有厂家的利润!
我只拿因为多投资而多产生的利润!
比如,
外界厂商入股投了1元钱,他就只能拿多增加的那部分利润——如图,只该拿阴影部分的会计利润!——这是自负盈亏性质的利润!
那么,
如果他投入1元钱,对应的利润率是多少呢?
若外界厂商投1元,会多增加产量1 / SMC单位,对应
会计产值(1/SMC)*P1,故
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为: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 - 1 ] / 1
由于P系统中有P > SMC,故这里易推得红点处的R1 > r > 0,其中 r 为社会均衡
会计利润率!
R1 > r 的结论可以从R1的定义式以及P>SMC的条件轻松推导得到!
h先生很重视“利润率为导向的生产”,但是,他根本不知道他所假设的均衡条件P>SMC(P=P1/(1+r))到底意味着什么!
P>SMC恰恰说明在利润率上,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R1 > r 就是直接结果!
这就是他的主要失误!一个倡导利润率指导生产的人,最终还是栽在了利润率问题上。很可惜。
-------------------------
小结——
(1)P系统:红点处
原有厂商实现RAmax,P > SMC
(2)P1系统:红点处
原有厂商实现RBmax,红点处对应的
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
会计利润率R1 > 社会均衡
会计利润率 r > 0
以上两系统等价,只是表述方式一个是正统微观视角!一个是会计价格视角!
注意,
原有厂商自己的会计利润与
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
会计利润率R1 无关,前面不是说了么?外界厂商入股时要承诺——
我不动原有厂家的利润!——故短期之内,原有厂商会计利润与R1脱离关系!原有厂商利润是固定的,不随短期规模的扩大而增大或减少!新股东用适合新股东的R1利润率!——这是分析的关键所在!
-------------------------
本帖分析着重运用P1系统,即会计系统!
分析如下:
(A)如果外界资金十分充裕!远超过本行业资金规模!
P1系统中:红点处有——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 > 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r > 0
这说明1元钱若投入本行业,所得会计利润R1会大于均衡会计利润率 r
此时外界厂商纷纷涌入,短期内要求入股,靠投入劳工而非固定资本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这会抬高SMC的值!
由于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 - 1 ] / 1
故,R1会下降,直到R1下降到 r 时为止!
由于外界资金庞大,所以我们认为 r 不会变大,资金的涌入只会将R1拉下来,拉到 r 的面前!
于是,均衡时有——R1 = r
由于R1的定义式为: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 - 1 ] / 1
加上条件R1 = r
我们可以轻松推得——均衡时,在P系统下,有P = SMC,注意,不是P1=SMC,而是P=SMC
(B)如果外界资金并不充裕,本行业资金占比较重
P1系统中:红点处有——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 > 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r > 0
这说明1元钱若投入本行业,所得会计利润R1会大于均衡会计利润率 r
此时外界厂商纷纷涌入,短期内要求入股,靠投入劳工而非固定资本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但是,由于外界资金不是无限多的,所以,R1 > r 时,资金涌入虽然会造成SMC上升,进而促使R1下降,但同时,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r 也在上升!假设上升到 r1 的水平!
那么,均衡时有——R1 = r1,其中,现在的r1 > 原来的r
R1定义式——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 - 1 ] / 1
但是,此公式不可胡乱引用!
由于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r 上涨到了 r1 的水平,故
P = P1 / (1+r) 应该更换为 P = P1 / (1+r1)
即,P1 = P*(1+r) 应该更换为 P1 = P*(1+r1)
所以,R1的计算公式应该改为——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1) - 1 ] / 1
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于是,再加上 R1 = r1 的均衡条件,我们可以轻松推导得到——
均衡时有 P = SMC
其中P = P1 / (1+r1),而不再是 P = P1 / (1+r)
----------------------------------------------
最终,我们证明出了均衡时P系统应该处于P = SMC的状态!
hhgxyzp先生的P > SMC的美梦消失不见了!留下的仅是P = SMC!
无论是(A)还是(B)部分,无论外界资金是否无限,最终都能推导得到以下图片——
他输了!如果他接受我的折中方案,放弃“理论适用于短期”这个观点,将自己的《三句话》看成是对长期P1系统的论述,那么,一切OK,他与微观没有冲突,
且他还能保住自己文章的观点,就算是形式上的保住也可以!
如此,我尚会接受他的《三句话》观点
但他执意强调他的观点没有改变,执意强调他的体系与《微观》不相容,执意强调他的理论适用于短期,执意强调即使在短期,即使是P系统,也必须在P > SAC = SMC处取得均衡!
所以,我认为《三句话》彻底错误!
以上就是我的反驳!最后的均衡只能是P=S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