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75 12
2011-07-30
纠正hhgxyzp的《三句话》帖的错误!


hhgxyzp先生的理论实际上稍作改良,有机会成为一篇好帖,可惜他自己放弃了好机会。

他认为短期均衡时——应该在SACmin处:P > SAC(Q*) = SMC(Q*)

他管这个叫利润率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

但是,在他的《三句话》中强调,要实现如上均衡,必须允许厂商随意入股、随意扩建工厂!

这恰恰是长期才能有的假设!——自相矛盾!

于是我提出一种改良方法:

放弃“理论适用于短期”的论断,专攻长期!

大家都知道,长期均衡是——P = LAC

但是,这只是超额利润为0,不是总利润为0

------------------------

P = LAC

令商品实际价格为P1

则P = P1 / (1+r),其中r为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记住,这是P的定义式,无论是否处在均衡状态,其中的r都是当时的均衡会计利润率!P实际上是P1经过正常利润扣除之后的价格水平!

于是,长期均衡时就会出现:

P1 / (1+r) = LAC

即:P1 = (1+r)*LAC

故P1 = (1+r)*(LTC / Q)

故P1*Q = (1+r)*LTC = (1+r)*(w1*K+w2*L)

于是,我们得到了符合日常经验的公式——P1*Q = (1+r)*(w1*K+w2*L)

若P > LAC,就相当于P1*Q > (1+r)*(w1*K+w2*L),故资金涌入!

若P < LAC,就相当于P1*Q < (1+r)*(w1*K+w2*L),故资金逃出!

均衡时自然有P = LAC,即 P1*Q = (1+r)*(w1*K+w2*L)

即P1 = (1+r)*LAC > LAC,其中r为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

我管这种方法叫作“P/P1切换系统”——它是理解《微观》中利润率为0的好方法!

于是,长期均衡如图:

帖图27.bmp

以上两个红点等价,一个的纵轴用商品会计价格表示,对应P1系统,一个的纵轴用扣除正常利润后的价格表示,是P系统!(始终都有:P=P1/(1+r)<P1,其中r为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两系统等价!只是表述方法不同而已!

其中P1系统:均衡时是在LACmin处:P1 > LAC(Q*) = LMC(Q*)取得均衡的。

这和h先生的结论——SACmin处:P > SAC(Q*) = SMC(Q*)何其相似!

我建议的改良方法是——

(1)放弃原先的“理论适用于短期”的观点!放弃短期在P系统下而非P1系统下的结论——SACmin处:P > SAC(Q*) = SMC(Q*)

(2)将自己的理论专门塑造成论述长期均衡时P1系统而非P系统的帖!即转变为论述LACmin处:P1 > LAC(Q*) = LMC(Q*)即可!

这样,hhgxyzp先生的帖将和现有《微观》等价,一点都不矛盾,还能从《微观》中得到支持!

但是,他放弃了我的改良建议!

他坚持认为——

(1)他的理论适用于短期!

(2)他坚持认为针对P系统,短期均衡时应该为SACmin处:P > SAC(Q*) = SMC(Q*)!

他的短期观点如图:

帖图26.bmp

我一再确认过,他就是认为短期的P(不是P1)应该大于SMC!

他一再放弃改变的机会,仍然坚持己见。

我感到很不可理解!

我的想法恰恰和他不同!

我的观点是——短期P系统在均衡时必然是:P = SMC(Q*)!


这是我的短期观点图:

帖图28.bmp

下面是我的分析:

(接下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30 14:22:23
(接上帖)

----------------------------------------------

短期如图:

帖图26.bmp

假设hhgxyzp先生实现了上图的状态,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情况!

以上两点等价,一个属于P系统(正统微观系统),一个属于P1系统(会计价格系统),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1)在P系统中:

红点处——原厂商实现最大的经济利润率RAmax(扣除过正常利润后算得的利润率,即用P算的利润率),此时P > SMC

(2)在P1系统中:

红点处——原厂商实现最大的会计利润率RBmax(只是比RAmax多考虑了正常利润而已,即用P1算得的利润率)

此时,如果我们定义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为: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 - 1 ] / 1

其中 r  为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由于P = P1 / (1+r),故P1 = P*(1+r)

注意,R1的概念不同于原有厂商的会计利润率RBmax!

-------------------------

它是什么意思?

如图:

帖图30.bmp

上图基于P1系统(会计价格系统)绘制。

短期不给自建新厂,因为固定资产短期不可改变数量!

但短期外界股东可以入股该行业已经建立的工厂,且入股资金仅用于多招员工,而不去扩大固定资产规模!

由于员工数量短期可以扩大,所以这种入股方式是允许的!

那么,如果外界股东入股拉低了整体利润率,原有厂商肯定不干!于是,外界厂商必须承诺——我不动原有厂家的利润!

我只拿因为多投资而多产生的利润!

比如,外界厂商入股投了1元钱,他就只能拿多增加的那部分利润——如图,只该拿阴影部分的会计利润!——这是自负盈亏性质的利润!

那么,如果他投入1元钱,对应的利润率是多少呢?

外界厂商投1元,会多增加产量1 / SMC单位,对应会计产值(1/SMC)*P1,故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为: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 - 1 ] / 1

由于P系统中有P > SMC,故这里易推得红点处的R1 > r > 0,其中 r 为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R1 > r 的结论可以从R1的定义式以及P>SMC的条件轻松推导得到!

h先生很重视“利润率为导向的生产”,但是,他根本不知道他所假设的均衡条件P>SMC(P=P1/(1+r))到底意味着什么!

P>SMC恰恰说明在利润率上,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R1 > r 就是直接结果!

这就是他的主要失误!一个倡导利润率指导生产的人,最终还是栽在了利润率问题上。很可惜。

-------------------------

小结——

(1)P系统:红点处原有厂商实现RAmax,P > SMC

(2)P1系统:红点处原有厂商实现RBmax,红点处对应的 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 > 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r  > 0

以上两系统等价,只是表述方式一个是正统微观视角!一个是会计价格视角!

注意,原有厂商自己的会计利润与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 无关,前面不是说了么?外界厂商入股时要承诺——我不动原有厂家的利润!——故短期之内,原有厂商会计利润与R1脱离关系!原有厂商利润是固定的,不随短期规模的扩大而增大或减少!新股东用适合新股东的R1利润率!——这是分析的关键所在!

-------------------------

本帖分析着重运用P1系统,即会计系统!

分析如下:

(A)如果外界资金十分充裕!远超过本行业资金规模!

P1系统中:红点处有——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 > 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r  > 0

这说明1元钱若投入本行业,所得会计利润R1会大于均衡会计利润率 r

此时外界厂商纷纷涌入,短期内要求入股,靠投入劳工而非固定资本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这会抬高SMC的值!

由于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 - 1 ] / 1

故,R1会下降,直到R1下降到 r 时为止!

由于外界资金庞大,所以我们认为 r 不会变大,资金的涌入只会将R1拉下来,拉到 r  的面前!

于是,均衡时有——R1 = r

由于R1的定义式为: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 - 1 ] / 1

加上条件R1 = r

我们可以轻松推得——均衡时,在P系统下,有P = SMC,注意,不是P1=SMC,而是P=SMC

(B)如果外界资金并不充裕,本行业资金占比较重

P1系统中:红点处有——外界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 > 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r  > 0

这说明1元钱若投入本行业,所得会计利润R1会大于均衡会计利润率 r

此时外界厂商纷纷涌入,短期内要求入股,靠投入劳工而非固定资本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但是,由于外界资金不是无限多的,所以,R1 > r 时,资金涌入虽然会造成SMC上升,进而促使R1下降,但同时,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r  也在上升!假设上升到 r1 的水平!

那么,均衡时有——R1 = r1,其中,现在的r1  >  原来的r

R1定义式——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 - 1 ] / 1

但是,此公式不可胡乱引用!

由于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r  上涨到了 r1  的水平,故

P = P1 / (1+r) 应该更换为 P = P1 / (1+r1)

即,P1 = P*(1+r) 应该更换为 P1 = P*(1+r1)

所以,R1的计算公式应该改为——

R1 = [ (1 / SMC)*P1 - 1 ] / 1

      = [ (1 / SMC)*P*(1+r1) - 1 ] / 1

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于是,再加上 R1 = r1 的均衡条件,我们可以轻松推导得到——

均衡时有 P = SMC

其中P = P1 / (1+r1),而不再是 P = P1 / (1+r)

----------------------------------------------

最终,我们证明出了均衡时P系统应该处于P = SMC的状态!

hhgxyzp先生的P > SMC的美梦消失不见了!留下的仅是P = SMC!

无论是(A)还是(B)部分,无论外界资金是否无限,最终都能推导得到以下图片——

帖图28.bmp

他输了!如果他接受我的折中方案,放弃“理论适用于短期”这个观点,将自己的《三句话》看成是对长期P1系统的论述,那么,一切OK,他与微观没有冲突,

且他还能保住自己文章的观点,就算是形式上的保住也可以!

如此,我尚会接受他的《三句话》观点

但他执意强调他的观点没有改变,执意强调他的体系与《微观》不相容,执意强调他的理论适用于短期,执意强调即使在短期,即使是P系统,也必须在P > SAC = SMC处取得均衡!

所以,我认为《三句话》彻底错误!

以上就是我的反驳!最后的均衡只能是P=SM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0 16:08:34
分析的相当细致
赞扬一下楼主
不过由于没有细看《三句话》里面的内容,不方便直接评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30 16:25:32
2# meishanjia1900

感谢您单独发帖参与讨论!反对也罢,支持也罢,都是对我的支持!
我没精力在此对您的观点给予回应,请见谅!
但本楼楼主的这些观点我们在其他帖子中都有交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
1、对《三句话革微观经济学的命》回复的回复
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05398&page=1&from^^uid=6259  第3页开始!

2、釜底抽薪再革微观命:没有资源具体用途选择研究的最优化理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最优化
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21166&page=1&from^^uid=6259  第10页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 21:13:56
目前本帖的回复代表了我对《三句话》的综合看法。

其实《三句话》还是有希望的。

但是,前提是必须得改良。

目前我并不认同《三句话》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3 21:19:55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8-3 21:13
目前本帖的回复代表了我对《三句话》的综合看法。

其实《三句话》还是有希望的。
赞同不赞同,我都感谢兄台的鼎力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