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
赵作海花17万搞传销?
因冤假错案坐牢整整11年而获国家赔偿65万元的赵作海,近期再次成为河南媒体关注的焦点,而这一次的焦点,是老赵和他的老婆李素兰投资一个神秘的项目。
7月25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姜长永在商丘柘城县赵作海的家里,见到了刚刚和赵作海领证结婚的李素兰。她承认5月份和老赵去宁夏考察了一个投资项目。
而赵作海也证实,经营这个项目是老婆李素兰的主意,总共投资了17万多,加上前两年的花销,国家赔偿的65万元目前只剩下20多万。虽然到现在也没见过,甚至不知道经营的具体是什么产品,但是对于这个项目他们非常有信心。
李素兰还说,这个项目是本村人给他们介绍的,他们去宁夏贺兰县考察项目的时候,发现在那里有很多河南老乡,都在从事这种神秘的投资。
在都市频道记者当天的采访过程中,赵作海几乎不怎么插话,但是记者还是从中听出了端倪,赵作海夫妇投资的这个项目就是标准的传销。这个项目也是今年6月3日宁夏就下决心取缔的以“西部大开发”为幌子的传销活动,而银川市贺兰县被列为传销泛滥的地区。
赵作海夫妻俩深信自己投资的是国家秘密项目,对自己选择的这条生财之道仍迷信不已。
小黄冠的父亲也被卷进
无独有偶,被牵扯进“西部大开发”传销活动大潮中的,还有一个“新闻人物”。他就是小黄冠的父亲黄伟。
8月1日,都市频道记者杨亮在信阳市浉河区见到了投诉甘肃临夏传销陷阱的黄伟。
2005年,黄伟3岁的孩子小黄冠因患白血病被黄伟送到医院,而高昂的医药费吓跑了这个父亲。后经媒体报道,很多人都纷纷给小黄冠捐钱。不幸的是,虽经全力施救,小黄冠还是在2007年3月9日永远闭上了童稚的眼睛。
黄伟说,儿子的离去让他痛苦万分,同时他也迫切想挣钱来回报社会。
2009年的正月二十八,刚过新年不久,远在甘肃的表妹忽然给他打来了电话,说有个项目很挣钱,投资3800元,一年能挣十来万。
听到能挣大钱,黄伟打起背包独自来到了甘肃临夏市。“这些人以西部大开发的名义,劝我投资入股,并赶紧拉人头发展下线,挣更多的钱。受了3天的洗脑教育,我想干了”。
黄伟说,他的第一个发展对象是爱人申爱红,第二个是自家的堂哥。一年时间,黄伟就发展了几百份入股人员,而他也从初级业务员连跳四级,升为业务经理,与最高级别只差一级。这意味着,黄伟马上就能每月坐享几十万元的收入了。“最高级别可以坐飞机直接到深圳总部,不用干活也拿钱”。
也正在这时,从未去过深圳总公司的黄伟突然与上线失去了联系。2010年7月,黄伟不得不离开甘肃回到老家信阳,因为他发展的两条线都散了,此时的他,已经身无分文。
因为过于沉溺这场“西部大开发”名义的财富妄想,妻子也和黄伟离了婚。
黄伟说,所谓的“西部一夜暴富”纯粹是一场骗局。
【印象】
贺兰县城到处是河南人
“本来一无所有,半年多就开着奥迪回来了。”一位到贺兰县考察过的老乡如此介绍这个投资。由于大家口口相传,该项目在短期内的回报率不断上涨,一年内起码要收回50倍的效益。这种近乎神话般的获利吸引了众多外地人前往贺兰县淘金,河南老乡更是成为其中绝对的主力军。
贺兰县距离宁夏省会银川西北方向8公里,是一个城内居民不足3万人的小地方,这里究竟会有怎样神奇的项目,能够吸收大规模的投资?为了揭开大批河南老乡远赴贺兰县投资的真相,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决定到贺兰县实地暗访调查。
7月26日20时,都市频道的3名记者来到银川市贺兰县。夜幕下的贺兰县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它的热闹繁华远远超出了记者的想象,尤其是随处可见的房地产建筑工地,让人很难和这个地处大西北,人口不足3万的小县城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奔跑的汽车,很多是河南牌照;遇见最多的是河南人,听到最多的,是河南话。甚至,到处都有河南的小吃店。公园里聚集的休闲人群,也往往是河南人。这里似乎成了河南的一个县城。
在一个书摊前,记者和一个周口老乡攀谈起来。他告诉都市频道记者,他也是来投资那个神秘项目的。他动员记者加入投资的行列,并帮助记者和中间人取得了联系。
当天下午,记者顺利进入河南人在贺兰县暂住的大本营——占地三千亩,可以入住5万人的大型社区——太阳城。
3名记者为了拍摄的安全,带了3部暗访机。3人提前做好分工,一人在外部拍摄,住在外面的宾馆里;另外两人打入这个团伙内部,与他们吃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