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给,存在两个问题:
问题1:有一定的产品数量要销售,以什么价格销售才能全部售出或部分售出?
问题2:有一定的产品数量要销售,根据不同的价格销售不同的数量。
问题1是根据销售数量(和需求),确定销售价格的问题。
问题2是根据价格,确定销售数量的问题。
问题2被经济学当作供给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问题1被经济学忽略了。
问题2的研究成果是供给定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正方向变化: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或:价格高,供给量多;价格低,供给量少。
问题2假设有一个报价者,他向市场报价。供给方根据报价决定供给量(主要思想人是瓦尔拉斯和马歇尔)。报价高时,供给方供给量多,需求方需求量少,无法成交,价格要下降。报价低时,供给方供给量少,需求方需求量多,无法成交,价格要上涨。最后在一个价格,供给量=需求量。在此价格,价格不上涨不下降,成交。这个情境迷惑了众多经济学家,把这个假想当成了事实。可惜,这只是一个假想。
事实是什么呢?
事实是:在需求比较稳定的前提下,市场价格高的时候往往对应较少的供给量(已经成交),市场价格低的时候往往对应较多的供给量(已经成交)。也就是说,事实与以上假想完全相反。这意味前述假想是错误的。
错误的原因在于:市场并不存在一个报价者,市场价格是供需双方博弈确定,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才能成交——要想卖的价格高,只能卖的少;要想卖的多,只能价格低。
问题1才是供给的真问题,问题2是供给的伪问题。
关于问题1,有以下供给定理:
假设需求不变,价格与供给量反方向变化: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或:供给量多,价格低;供给量少,价格高。
以上供给定理与事实相符。这也是“物以稀为贵、物以多为贱”的经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