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复刻】数字经济能促进城市减霾降碳吗?—基于八大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的准自然实证分析(数据+Stata代码)
[color=rgba(0, 0, 0, 0.9)]摘要
[摘要] 数字经济是新时期中国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基于 2006-2019 年我国264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大数据试点政策对雾霾污染和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级大数据试点政策促进了城市减霾降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结果表明,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建设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机器人应用来降低雾霾污染和碳排放水平。异质性分析得出政策效果会随着试点城市的地理区位、人口规模、信息化水平和财政支出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大规模城市、高信息化水平和高财政支出水平的城市的减霾降碳效果更明显。因此,应持续推进大数据试验区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深入应用,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雾霾污染和碳排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数字经济;雾霾;碳排放;双重差分
数据概况: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样本:由于毕节、铜仁、莱芜、巢湖、思茅、普洱等城市由于“撤县设区”等政策,将这些城市剔除;还有一些如克拉玛依、白银、海东等城市缺失部分重要数据将其删除,最终得到了 264 个城市 2006—2018 年的面板数据变量说明:
[color=rgba(0, 0, 0, 0.9)]一 、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1 假说 1:

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政策能够降低雾霾污染和碳排放。
2 假说 2:

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降低雾霾污染和碳排放。
3 假说 3:

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提高机器人应用降低雾霾污染和碳排放。
[color=rgba(0, 0, 0, 0.9)]二 、模型设定及数据
(1)被解释变量。借鉴张艳等(2022)、刘修岩等(2022)的做法,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年均PM2.5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各城市的人均碳排放量主要根据全球环境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碳排放量基础上得到。
(2)解释变量。国家大数据试验区建设政策为本文解释变量。本文将国家大数据试验区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城市类型虚拟变量与政策实施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项(treat×post)表征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驱动的政策处理效应(DID)。
(3)控制变量。本文参考现有文献对以下变量进行控制:经济发展水平用城市人均GDP的对数表示,根据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理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因此加入经济发展水平的平方。
[color=rgba(0, 0, 0, 0.9)]三、实证结果分析
[color=rgba(0, 0, 0, 0.9)]
运用DID模型的一个关键假定是满足平行趋势检验。为了检验研究样本是否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参考石大千(2018)[40]的做法,平行趋势检验结果如图 1 所示
(1)基于模型设定的稳健性检验。为了克服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与非实验区城市之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雾霾污染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差异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误。
(2)安慰剂检验。本文借鉴任胜钢等(2019)[41]的做法,通过随机分配试点城市进行安慰剂测试。
(3)其他的稳健性检验。
第一,替换被解释变量。借鉴郭炳南等[34]的做法,将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作为雾霾污染和碳排放的代理变量,回归结果见表 4 第(1)列和第(2)列。
第二,剔除直辖市。借鉴李政和刘丰硕[34]的做法,将四大直辖市的样本剔除,回归结果见表 4 第(3)列和第(4)列。
第三,排除其他政策的干扰。在本文的考察期内,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新《环境保护法》均与本文密切相关。
第四,政策外生性。双重差分模型要求政策实施之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能形成有效预期,即需要保证政策的外生性。
四、进一步分析
城市地理区位异质性检验主要原因可能是南方城市本身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较高,创新能力更强,产业主要以知识密集型为主,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程度更高,从而更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持续推进大数据在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环境治理方面的深入应用。贵州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试验区,连续五年数字经济增速全国第一,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 61.7%、42.2%。
(2)建立环境监测服务系统,建设环境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利用物联网、遥感等新技术,对环境污染源和排放量等进行监控,持续开展“互联网+环保”行动,为环境质量预警和减排政策提供支撑。
(3)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机器人使用。促进制造业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升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加大对机器人的研发投入,提高中国机器人产业水平。
(4)结合区域异质性和发展阶段性,助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东部地区持续依托区位优势,加快信息网络升级,打造收集、传输、存储于一体的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发挥数字经济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