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326 86
2011-08-06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价值学说”的理论,是“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概括表述,但现在很多人都在用“劳动价值”这个词,并把它归之于马克思,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混淆起来,这从根本上颠覆了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而不是对马克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因此,为了从最基本的概念上就开始阐述马克思的思想,而非歪曲马克思的思想,我觉得有必要反驳“劳动价值”,但这个反驳最有效果的无疑是马克思自己的论述,因此我在这里打算着重谈论马克思是如何来阐述他的“劳动”概念以及对“价值”概念的。本人现在因没有专门时间重读《资本论》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下简称《手稿》),理解有误,或在所难免,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人的实践”、人的感性活动,是马克思最高的哲学概念,对这一概念的论述包含“劳动”这个概念的本质意义。
       马克思在《手稿》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里面,通过批判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而形成了自己的辩证法理论。他说:“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但是他批判道:“黑格尔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因此马克思说:“当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此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存在物进行对象性活动,如果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进行对象性活动。”
      因此,作为人,人的本质,在自己的活动中包含着作为自己对象的整个自然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人的实践”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的辩证法,带着自己的全部异己物——实践的对象。
      “劳动”也是如此。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了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他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他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随着劳动产品的游泳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游泳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在下面一段,他接着说:“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
      很多人在谈到“劳动”的时候,撇开了它的对象性而谈起了需求,似乎是存在一种没有对象性的“劳动”,似乎是存在一种没有“需求”的“劳动”,并把这样一种毫无生气,并且注定因为没有对象而变得虚无缥缈的“劳动”归之于马克思,这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和歪曲。对于具体劳动而言,抽象的最后结果是对象性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对于使用价值而言,“如果把真正的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就得到刚才已经规定的它们的价值”,换言之,使用价值作为抽象,留在价值里的是什么,也不过是“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而已。
       列宁说过:“不懂得黑格尔辩证法,就不能理解《资本论》的第一章”。对于不懂得黑格尔辩证法的人,当马克思把具体劳动抽去的时候,他们不明白这个抽去具体劳动的过程也就是保存具体劳动的过程,当马克思把使用价值抽去的时候,他们不明白这个抽去使用价值的过程,也就是保存使用价值的过程。在抽象劳动里,在“价值”里,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都以抽象的形式保存在里面。这个抽象的形式是什么,就是对象性,“劳动总是联系到它的有用效果来考察的”。在“抽象劳动”的概念里,丝毫不否定缝制衣服是为了穿,这样的对象性,并且“抽象劳动”,作为同一的人类劳动,只体现出具体劳动在量上的差别;在“价值”概念里,丝毫不否定衣服是用来穿的,这样的对象性,并且“价值”,作为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体现出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差别。这就是马克思自己所说的:“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第一章,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这就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的表达方式。对于不理解它的人来说,它是混乱的,对于理解了它的人来说,它是深刻的。
     这是针对“需求论”的回答。
      接下来谈“劳动”和“价值”这两个概念。
      什么是价值?马克思说:“作为形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或者说,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从过程来说,一个从固化结果来说。
      那么“价值”既然是这样一种“劳动”,它和劳动的区别之处表现在哪里呢?仅仅是这样,即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而作为“价值”的凝结的人类劳动,是一种死劳动,一种物化的劳动,这种死劳动、物化劳动已经不是人的本质属性,已经不是人的本身的能力,而是在人之外独立自存的东西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第一小节的标题是:“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在这里,小括号里明确使用了“价值实体”这个词,“实体”是一个哲学概念,在这里表达了独立存在的意思,即表示作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不是人的活动能力了,而是在人之外独立存在的东西了。
      当某些人振振有词地提到“劳动价值”的时候,他们丝毫也没有理解到他们把马克思表述的人的属性和物的属性结合在一起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概念。而且,他们没有能力来把握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反而到处混乱地没有界限地使用它。比如这样一些混乱地表述:
     1、“无论劳动价值或使用价值,既然有价值,就必须出现价值数”
     2、“今年的劳动没有价值”
     等等,等等。
     因此,从马克思的最高哲学概念即“人的实践”开始梳理,我们看到了在《资本论》的第一章,马克思是如何论述他的“抽象人类劳动”的,这个被他的反对者误解成一个实体(独立存在)的概念,是如何包含着它的对象性的。他如何在第一章里应用了黑格尔的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以这种概念的历史运动的深刻的方式如何让其对手无所适从,混乱不堪的。
      马克思说:“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各种互相矛盾的评论所证明”,并且现在或者直到将来还会如此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6 13:57:16
就劳动价值论而言,理解者有可能混乱,
难道马克思就不会混乱了?
他有可能是始作俑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6 14:14:51
fujo11 发表于 2011-8-6 13:57
就劳动价值论而言,理解者有可能混乱,
难道马克思就不会混乱了?
他有可能是始作俑者呢。
   我觉得最好针对问题而言。如果是一个清晰的理论者,即使是混乱的东西,也能分析出它内在的自相矛盾。何况马克思本身就不是混乱的,相反他有比较高的哲学素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6 14:37: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6 15:01:08
rr3068 发表于 2011-8-6 14:37
我觉得最好针对问题而言。如果是一个清晰的理论者,即使是混乱的东西,也能分析出它内在的自相矛盾。何况 ...
      第一、要答复你这个问题,先从马克思论述“抽象人类劳动”的过程开始,此过程略过,在书上有。这一个过程,我说过是用了黑格尔的特有的表达方式。当具体劳动被抽去的时候,具体劳动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抽象的形式保存下来,保存在“抽象人类劳动”这个概念里,这个抽象的形式是什么?就是对象性,就是有用性,它不再是木匠劳动的有用性,不再是瓦匠劳动的有用性,而是一个抽象的有用性,对象性,马克思用了“幽灵般的”来修饰这个“对象性”,无疑的对于不理解这个对象性的人,是最好的修饰。
     第二、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具体劳动的过程,也是人的劳动物化的过程,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就是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6 15:06: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