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414 14
2010-08-25
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了价值,对于一般人类劳动,很多人不理解。其实,稍微研习一下人类思想史的人,就不难发现,正是对这种一般性或者说同一性的理解方法,成为了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分水岭。其实,跟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对于同样的研究对象,随着研究的方法的不同,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人类认识的重大突破,往往不是从广度而是从深度上开始的。
对于一般性和同一性的认识,大致有两种类型的错误。说是两种错误,其实就是一种错误的两个对立的极端。
一种错误认为一般劳动不存在,劳动从来就是有具体目的,有具体特征,有具体效果的劳动,根本没有什么既没有具体目的,又没有具体特征,也没有具体效果的劳动。因此,抽象劳动、一般劳动是一个虚构,是一个幽灵,所以,与此相关的价值范畴也是虚构的,也是一个幽灵。
另一种错误认为一般劳动存在,只要有劳动存在,一般劳动就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的一般劳动是什么呢?是耗费。
我们现在试来分析一下这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
这种错误正确的看到了一点,即真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具体的,没有任何具体特征的事物,绝对的一般事物是不存在的,是不真实的。但是,他忘记了一点,绝对具体的事物是否是真实的呢?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绝对具体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不真实的。拿劳动来说,此一种劳动,彼一种劳动,也就是说诸多不同的劳动,如果我们进一部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如果这么多具体的劳动,他们之间没有同一而只有差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这些具体的“劳动”还都能被称之为劳动?对这个问题的考察使我们发现,此前所说的这些具体的东西,原来都是孤立的东西。而这些孤立的东西为什么都还能被认为是劳动呢?原来是我们思维的作用!是我们的思维潜意识的通过对比的方法,潜意识的默认了它们是有同一性的东西,所以,才把这些具体的东西简单的归了一个类并把这类事物都叫做劳动。可见,这种错误最终还是必然的走到了他反对的另一个极端,他也必然的默认了另一个极端所承认的东西。因为如果不默认另一个极端所承认的东西,他也无法说明自己这一端的真实性。那一个一个的具体的“劳动”,彼此之间没有同一性,却仍然都可以称之为劳动。在这种错误里,这些具体的东西不也成了一个一个孤独的幽灵了吗?看来,这种错误所坚持的正是他所反对的。
另一种错误:
这种错误在本质上与第一种错误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这种观点公开的承认了一般劳动或者同一劳动的存在。但是,这种观点把一般劳动看做与具体劳动同时并存的东西,即认为凡劳动存在的地方,就同时存在着一般劳动和具体劳动。仔细考察一下这种观点,我们就会发现,在这种观点中所说的劳动的内部,赫然横列着一条巨大的鸿沟,鸿沟一侧是抽掉了同一的被称之为具体劳动的东西,鸿沟的另一侧则是抽掉了差异的被称之为一般劳动的东西。它们彼此并列而又互不相交,一般劳动不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也不是一般劳动。这样一来,实际上,这种观点又走到了上一种观点里面。因为,按照这种思考方法,现在只不过是把两个幽灵放在了一起,或者说把两个幽灵关在了一个盒子里,但是,幽灵还是幽灵。因为他们既然彼此并列,互不相交,那么,说它们是劳动的理由,就仍然是来自于事物的外部,来自于我们思维的假定,而这种假定是无法证明的东西。
那么,在这种观点中,这种一般劳动在经济学上的意义上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指的是耗费。实际上耗费总是指具体的耗费,没有任何可耗费的地方的耗费,就是耗费自身的耗费,这种带有神秘性质耗费是语词的矛盾。
综上所述,上面两种错误认识在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导致的两种极端。
第一种错误认识是处在感性认识阶段的认识。在这种认识里,事物只是外在的杂多体,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没有被思维认识到。因此,这种思维,严格的说还不能称之为思维,只能称之为感觉,或者称之为黑格尔所说的“意谓”的东西。因为凡属思维,不仅有其一,还有其二。而这种认识却只有其一没有其二。既然这些具体的事物彼此没有联系,那么,它们就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孤独的个体,这样一来,他们就都只是其一。
第二种错误认识承认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到了事物除了彼此差异之外还有同一,但是,这种认识把差异和同一绝对对立起来,这样一来,当差异和同一对立的时候,同一也就成了与差异对立的另一种差异。同一也就成了与差异一样的、同属事物的诸多规定性中的一种。于是这种观点事实上仍然是只有其一没有其二。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却遗留下了重大的、宝贵的遗产!因为他认识到事物之间应该是同一的,也认识到这种同一应该是对立的,同时他还认识到同一和差异应该是有区别的,事物除了其一,应该还有其二。但是,遗憾的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把否定看成了绝对的否定,看成了绝对的虚无,所以,他就没有发现否定背后纯然呈现的真实的结果。因为否定总是指某一事物的否定,所以,这种否定就绝不会是虚无,而是被规定了的,特定的否定。这样一来,同一就不再是绝对的静止的同一,而是包含着对立之物而又扬弃对立之物而来的同一。事物因为同一才对立,同时,事物又因为对立而同一。每一个真实存在的事物都在自身中连接着与自身相反的东西,他建立起反面的同时才能建立起自己。事物正是在这种自我矛盾中,通过自身运动才能实现自我的联系,才能保持住自我的同一。因此,真实的事物总是在矛盾运动中,通过实现与他物的联系的同时,才能实现与自我的联系。
可见,认识同一必要认识对立,因为对立规定了同一的性质。同样认识对立,也必须认识同一,因为同一规定了对立的规律。说劳动从来是具体的,这诚然是对的,但是,当具体的、现实中的劳动之间发生对立的时候,同一就作为规律存在于这些对立着的劳动背后。这种同一的劳动,这种一般劳动不是天生的,而是这些劳动对立的产物。这种一般劳动是具体劳动自我运动、自我联系的结果。因此,他不需要思维从外部去假定他为什么是劳动,因为现实中的、活生生的劳动已经通过他们的矛盾运动自己证明了这一点,他(一般劳动)就是他们(具体劳动)自己运动的产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25 15:44:43
如何深层次的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12:51:30
class 一般劳动{
一般劳动(double 时间)
~ 一般劳动()
public:
double 劳动时间
private:
double 价值
。。。
}

class 工业劳动: public 一般劳动{
。。。
}

class 农业劳动: public 一般劳动{
。。。
}

工业劳动 工人甲的具体劳动 = new 工业劳动(1小时)
农业劳动 农民乙的具体劳动 = new 农业劳动(1小时)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13:10:55
就一般意义来说,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者对其推理的办法都是演绎,而非归纳法。但是这似乎违反马克思的最基本的逻辑。从一开始这类分析就无法逃开过度绝对化和教条的风险。楼上的warrenzhang 同志所能做的也只能如此而已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14:12:49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8-26 13:10
就一般意义来说,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者对其推理的办法都是演绎,而非归纳法。但是这似乎违反马克思的最基本的逻辑。从一开始这类分析就无法逃开过度绝对化和教条的风险。楼上的warrenzhang 同志所能做的也只能如此而已吧。
请不要污蔑我的人格。要当“同志”你自己当去好了,我可不是“同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14:20:52
warrenzhang 发表于 2010-8-26 14:12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8-26 13:10
就一般意义来说,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者对其推理的办法都是演绎,而非归纳法。但是这似乎违反马克思的最基本的逻辑。从一开始这类分析就无法逃开过度绝对化和教条的风险。楼上的warrenzhang 同志所能做的也只能如此而已吧。
请不要污蔑我的人格。要当“同志”你自己当去好了,我可不是“同志”。
  想了一下,中国人这么喜欢糟蹋称呼“同志”这个词,并且不负责任的把“断背”和这个词替换了一下,就叫warrenzhang 得了。目下,真是个奇怪的时代。既然有此忌讳,实在是一时疏忽,我可没想侮辱您的人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