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基金最全资料:申请经验+30个社科基金成功申请的精品范文
经验之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技巧
一、申报技巧说明
特别说明:此申报技巧说明是根据个人经验、专家意见综合撰写而成,仅供申请者参考。
总的来讲,形式大于内容,怎么理解?
1
.选题新颖或视角新,题目一看就有一种冲撞力,所谓能吸引评委的眼球。
最重要的是课题设计论证。在初评后,进入复评的大致比例在 1
: 5
左右。选题尽量与
指南紧扣起来,不一定选原来的题目(指重点研究领域、申报范围与 方向,非应用对策研
究),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可以将原来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
有的老师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 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2
.对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详实、全面、充分,并作适当的归类,同时提出作者
本人研究的独特视角或选题的价值所在。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是衡量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申请者不能把握前
人的研究成果,又怎么能谈得上超越呢?实际上可以上网查查,就能 掌握 50%
左右的资料。
对研究成果的表述要准确,重要人物与代表作,一定要点出来。 千万不要去贬低前人或别人
的东西,如填补空白之类,也不要对别人的成果 评价过低,如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足,
过于吹嘘自己。
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不要泛泛而谈。资料性很强的东西可以做,一般的就不能算学术
论文。如对和谐社会的研究,最好侧重于具体问题来谈。预期价值体现在理论创新或实际价
值之上。一般来说,联系实际就有价值。
3
.研究内容观点新颖,有创新性,且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或分为几大部分,或
分为几大主题进行论述,最好不要搞成一本书的框架。
有的同志在写研究内容时,附了一个详细提纲,可以。搞得好,很好,也有可能是画蛇
添足。但一定要避免写成教科书。要把申请者的创新点写出来,如用黑体字区别开来,使人
一眼就能看出,把闪光的文字突出出来。
4
.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最好能画图表来说明,以便一目了然。
研究方法不要过于追求,坚持一些我们必须坚持的方法,即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来
表述,但又不要过于墨守成规。主要指出有什么新见解,最好能回答理论 与实践中某些问
题,行文时要尽量避免出现引起歧义或误解。尤其是在涉及西方的理论时要注意。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第一层面,其它研究方 法可以是第二个层面。
5
.研究成果要求有一定的前期基础,如有相关论文或著作做支撑。
有什么成果就填上,没有可以不写(特别是青年课题,并不作特别要求)。
参考文献:代表人物的著作不可不提,如研究善治就必须提到俞可平。选的参考文献,
近期的不要遗漏。
完成条件:负责人的成果可以倒排(指时间上),这样给人的印象会深刻些。主要成员预期成果:
阶段性成果不要写太多,否则结项时太被动。有 2
项就可以(提示:这是专
家意见。个人认为, 4~5
项为合适)。最重要的是最终成果,
最好是专著,也可以是调研报
告。
千万不要是论文集,否则让人感觉是临时拼凑。
完成时间:一般是二至三年(提示:应用对策研究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
研究经费:按照规定要求做预算。如果有实地调研,经费可以适当增多。
6
.课题组成人员注意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跨部门、跨地区联合
申报,当然课题负责人必须是我校人员。
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写一两个人,力量单薄了一些,依课题的内容
在
3~5 人为合适,不要异地凑合,否则沟通困难,但进行全国性调研则可以。课题组成员一
般集中于本单位、本市。在读
研究生不宜太多,否则给人的感觉不是老师在做,而是学生在
做,可以有一两位博、硕士生。不要把忙人或领导干部写上去。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最好有
一些,与实际部门联系紧密的课题尤其应如此。成员搭配最好合理一些,如分工、专业特长、
学科特长等。
7
.能进行实证研究的课题,最好以实证为主。
以上各项注意事项,通过申报者的规范论证或者说研究实力作主线,有机串连起来。
另:在复评时,初评阶段的打分不予考虑。单位领导人审核意见,有的不签名,仅盖章,
不太严肃。最好写上几句话,不要写得太多。用手写比较好,给人的感觉比较好。
点上面附件图标,上传附件后可设置现金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