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74 6
2011-08-11
退休副局长义务打扫公厕15年 自称不能以权谋私2011-08-11 10:10 大河网“孩子们自己有能力就找好工作,没能力就干差的工作,我不能以权谋私呀!”——徐华亮 位于(河南)宁陵县建设西路的县委家属院都是老式红砖结构的平房,近百户居民家里至今多数没有卫生间,晚上上厕所还要用夜壶。在家属院西北角有一个不起眼的公共厕所,每天如厕不少于500人次,可这个小厕所却是干干净净的。厕所之所以干净,是因为有一位70岁的老人天天义务打扫,15年来默默付出。 老人叫徐华亮,是宁陵县原人事局副局长,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副局长义务打扫厕所15年 1996年,徐华亮从宁陵县人事局副局长的职位上退休。当他看到自家居住的家属院公厕长年无人管理,环境极差,就主动担负起了义务打扫厕所的任务。 徐华亮家所在的原宁陵县委家属院一带的住宅都是老式结构的院落,多数没有卫生间,然而就在老人家西北角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个公共厕所,是县委家属院居民以及临街的小商贩每天的必去之地,每天不少于500人次。 这个公厕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是个简易破旧的旱厕,没有水冲设施,无人打扫,整天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粪便遍地,居民怨声载道。 老人退休后,时常会从家里拿来扫帚和铁锨,拎着水桶,来到这个公厕打扫,无论春夏秋冬,坚持每天义务打扫厕所,从未间断。 扫厕所虽然活不是很重,但又臭又脏。为了减轻厕所异味,他拾掇手纸,喷洒灭蚊剂、消毒水、石灰水,有时还要清理粪道。 据徐华亮讲,厕所里有一个直径半米的大洞,洞内是储存粪便的地方,老人每次打扫的时候都是先拿铁锨,从离大洞最后的坑位里将粪便顺势推往最前面的坑位,再用自己特制的工具往外淘粪便,将粪便倒进洞内。 厕所北5米有一大湖,淘完粪便后老人要拎着水桶来到湖边挑水将厕所冲得干干净净,如厕的居民看着也舒服。 数九寒天时,厕所粪便冻在一起,非常滑。徐华亮砸冰淘粪挑水,站在旁边“放哨”的老伴付华平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老徐一不小心滑进湖里或粪池里。于是就经常陪他一起去打扫厕所。 说起老徐居民直竖大拇指 为了改善公厕的硬件设施,2003年,家属院居民筹集了3000多元把旧厕改造成10多个蹲位的公共厕所。厕所改建好了,打扫也比以前方便了,老徐由原先的每天清扫改成两天一冲水、一周一疏通。 说起徐华亮老人义务打扫公厕的事,退休干部吕远峰直竖大拇指:“一个退休的老局长,打扫公厕15年一分钱都不要,不嫌脏不言累,不为名不图利,确实难得!” “我们有退休工资,衣食无忧,为大家打扫厕所也不用花什么钱,做的只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是采访中老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面对老徐的做法,三个儿子极力反对,这又不是自己家的厕所,何必每天来做这个“苦差事”,到底图个啥。每次看到自己的父亲满头大汗地打扫公厕,孩子们都心疼,但好话说尽也劝不住。老徐有时候也宽慰孩子们开玩笑说:“这个厕所是我‘承包’的。” 去年腊月二十八,徐华亮身体有点不舒服,但想到要过年了,厕所无论如何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于是,他还是拿起扫把,仔细打扫着厕所的每个角落,依旧是从湖里拎水将每个蹲位都冲干净,两个小时后满头大汗地回家了。当时零下2摄氏度的天气,滴水成冰,回到家就得病住进了医院,这一住就是半个月,连年都没有在家过。 心疼归心疼,面对很多人的不解,现在付华平倒真正理解了老伴,“他这个人就是勤快、实在,平常看到路上坑坑洼洼,就会过去铺平,我也习惯了,知道他有这些‘嗜好’,我也支持他”。 在附近居住的王先生说,这么多年,公厕每天都这么干净,多亏了老徐!周边的居民情愿多走几步路,也愿意到这里上厕所。 当人事局副局长却没给孩子安排工作 1975年8月,徐华亮从部队复员了,到了宁陵一个罐头厂当起了普通工人,徐华亮干的是杀菌的工作,厂房内的温度时常是44摄氏度左右,每天工作完衣服都是湿漉漉的,但徐华亮毫无怨言,一直吃苦耐劳,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0年,县安置办公室让他到宁陵县人事局工作,由工资股股长到办公室秘书,后来当上了人事局副局长。这个时候也正是三个孩子找工作的时候,工作不好找,妻子想让他依靠自己的“位置”给孩子安排工作,他不干。当时一个人事局副局长安排个工作完全没问题,而徐华亮始终不肯通过自己的“位置”给孩子找工作。 妻子每提到此事,徐华亮就说:“孩子们自己有能力就找好工作,没能力就干差的工作,我不能以权谋私呀!” 后来三个孩子也很争气,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工作。 当兵期间他曾立两次三等功 1959年,年仅18岁的徐华亮就参了军,当时他在第六十三军一一八师4607部队一营一连当通信兵。徐华亮说,当时通信兵有两种:一种是有线通信兵,一种是无线通信兵。相比无线通信兵,有线通信兵所干的工作更艰苦:经常是野外作业,作业时要背上两捆电线、一个电话机,还有小铁镐、铁钎等工具。电线每捆18斤,电话机重5斤,再加上其他的负荷大约有50斤重。 在山区,只要接到上级命令需要架设电线,不管道路多么崎岖坎坷,都必须走。往高处架设时要爬树,埋地线用铁镐挖土时手上不知起了多少水疱,现在手上的老茧就是当年最好的证明。徐华亮没有怨言,一干就是三年。虽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但在此期间因为吃苦耐劳,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并立过两次三等功。 1970年到1972年间,他曾被选派到人民日报进行“支左”。在北京工作的两年中,徐华亮主要负责人民日报社评论组的秩序工作,上传下达。当时“支左”的干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慰问。那是徐华亮第一次见到周总理,老人说当时自己特别激动。 当得知徐华亮老人受到周总理的慰问时,记者竖起大拇指说:“那可了不得!” “没什么,我就是一个小兵。”老人回答得很从容。(东方今报 记者 陈涛实习生 杨智 杨小刚 通讯员 闫占廷) (实习编辑:赵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11 19:50:04
正局长不知道去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9:53:36
共产党员大多数还是先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20:07:27
难能可贵,属个象,屈指可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20:08:31
人性的光辉而已,何必不离符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2 08:48:51
顶个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