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通货紧缩(deflation)该如何定义?
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5]通货紧缩的发生并不必然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发生。通货紧缩的后果有“好”“坏”之分。由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导致的物价下跌是一种“好”的通货紧缩,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相反,在“坏”的通货紧缩下,旧技术和旧产品占统治地位,生产大量过剩,导致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和就业减少,导致经济衰退,进而引起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6]在货币存量增加的情况下,通货紧缩同样可以发生。因为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是一系列因素作用的复合结果,而且,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导致通货紧缩形成的各因素在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可以说每一次通货紧缩的发生在有其共性的同时,也有着其自身的特性。在货币存量增加的情况下,通货紧缩同样可以发生。
二
“流动性陷阱”现象下,市场通常处于萧条中,经济体内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幅减少,失业率上升,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瘫痪。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较低,市场对未来持悲观态度,利率失去撬动投资和消费的杠杆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动性陷阱
三
货币的流动性黑洞
是无论你投入多少钱,都不能对经济复苏产生明显的作用,反而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货币和货币的功能作用是如何消失的?
-------------
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在6月20日下调了一年期和五年期的基准利率。
之前,六大国有银行同时下调了存款利率,为银行提供更大的盈利空间。与此同时,央行开动印钞机,不停印制货币,有专家透露,央行每个月的印钞量都高达数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但是,市场对这些措施的反应十分冷淡,股市不仅没有像人们原来预期的那样大涨,反而震荡下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跌势进一步加剧,创出了七个月以来的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