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3-7-23 18:16 
“非恒道”这个版本出土之后,终于可以解答中原哲学为何没有唯这唯那之争的问题。这也是“非常道”那个通行 ...
你研究的因果,那个叫起源说,是世界观,是哲学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解释宇宙的演变,而不是解释原因和结果的概念和本质。是应用,而不是方法论。正如您在《圣经》上看到的那样,都是结果,而不是工具。况且,在这种归结上,说老子的观点是非唯,也是不正确的。因为道就是一切的本质。只是这种本质是循环的,从而达到物极必反的这种效果。
然而你试图说明的理则,道理,规则,之类的东西,是方法论,是工具,形式逻辑是方法论,所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叫《工具论》,他是一套证明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因果论述,它只是用来说明二者关系的方法。二者的关系,并不只有因果。
在逻辑学上认为因果是全部,也是片面的。在哲学上人们喜欢寻找事物的本源,从而有归因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仅仅是说明从属关系,也说明并列关系,甚至说明相斥关系。从属关系是您所认为的因果,即简单而具体地认为鸡是鸟的一种,鸡是鸟变来的,人是猿变来的。但是对于逻辑学而言,它还研究现存的猿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在猿与人之间,二者同出,是古猿。就具体的个体而言,二者同出,当然不是今猿出人,但是,说人自猿出,就没问题。这就是我说的“唯物”“唯心”只是类概念和范畴性概念,而不是个人指称的问题。而您的问题,就是只有在具体的事例上您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却要将这明确的结论贯穿到整个范畴,这就是“白马非马“”了。
我们说物质和意识都出自物质,您就说二者不可能同出,因为这个意识,不可能出自二者之一的物质。因为你看到的不是马,而是白马。其实,为什么我们说二者都是物质呢?因为物质是实体,而意识是运动形式。二者在物质上,一个以材料形式展现,一个以运动形式展现,就达到了统一。
就逻辑而言,我说有名家,有墨家,这是有专门逻辑学论述的学派,墨家定义的大故小故,作为充分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相类似概念,就是对因果关系范畴的综合论述。您说的道家,只是一个具体的哲学流派,它只是回答了一个世界演变的具体因果,并没有做出任何逻辑性的判断。而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释迦摩尼,对于因果的判断是有具体的方法论的。
您看下网上对《墨经》的讨论就清楚。当然,您如果拒绝相信,那我没办法,就像怀疑《新华字典》那样。您在这方面,把否定之否定定律用到极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