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943 181
2023-06-24
       无知求知网友一直坚定地认为马克思用“形而上学”替代了“形式逻辑”
       如果认真阅读《自然辩证法》,那么我们断然不会以为,形而上学与形式逻辑是同一种东西,前者指代一个哲学体系,而后者仅仅是思维方式。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方法论。
       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懂,形而上学是什么,而形式逻辑又是什么。
       一、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意译名称,首先用于翻译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自此“形而上学”成为哲学的代名词。因早期哲学的概念包含自然哲学,即物理学等科学部分,因此以形而上学作为非物理类哲学的分支命名。但在其后的发展中,自然类学科有了新的概念“科学”,这导致哲学概念的狭义化,从而在黑格尔之前,形而上学=哲学。
       黑格尔对他之前的形而上学观点,尤其是康德的观点做了个总结:“黑格尔在康德对知性批判的基础上,认为知性的形而上学的抽象性方法使之知性成为孤立的、静止的,因此这是有限的方法。常被引申为形而上学是“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这种说法 。”(见百度百科•形而上学)
        后来,马克思恩格斯沿用了黑格尔的观点,用“形而上学”来称呼那种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他们那里,形而上学成为与辩证法并立的两个哲学分支。
      综上,我们大概知道“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概念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或者说自西学东渐以来,它都是作为哲学的同义语使用。确切地说,只有在马克思之后(也可能是从黑格尔之后),它才作为某种特定的哲学分类被固定。这种固定是因为在辩证逻辑出现以前的所有哲学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充斥着那种“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观。至少都在试图寻找一种绝对静止,绝对不变的本质。而这种东西只有辩证的观点才能彻底否定它。
      如果说,马克思用形而上学偷换了什么概念,那绝不是“形式逻辑”,而是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作为哲学总定义的“形而上学”,降为了一个哲学分支,一个与辩证法哲学相对的哲学流派。也就是说,自马克思开始,或者应当说在东方语境中,“形而上学”异化为一个以形式逻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哲学世界观,从而与以辩证逻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哲学世界观,或者说科学世界观相对立。二者都成为了分支。
      二、什么是“形式逻辑”
      就形式逻辑指明的定义而言,它应当是包括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的。就逻辑的方法而言,二者分别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以及培根的《新工具》,所有的后来者,无论是要使两大逻辑范式融合的(穆勒在其《逻辑体系》一书中就试图使演绎融于归纳),还是要使其符号化数学化的(比如乔治•布尔的《数学逻辑分析》首开数理逻辑的滥觞),都脱不出二者的窠臼。
      但无论是哪种逻辑,它们在形式上都不违反逻辑的三大定律,即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
      综上,形式逻辑指的是演绎法和归纳法。形式逻辑靠概念、判断、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反映事物的质。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不同主要在于推理方式,即方法论。
       假设小前提A+小前提B=大前提C
       那么对于演绎逻辑而言,就任一小前提,只要大前提支持结论成立,小前提即成立,其三段论就是大前提符合结论,小前提从属大前提,则小前提符合结论。
       而归纳逻辑则不同。就完全归纳而言,它是这样的:小前提A符合结论,小前提B也符合结论,由于小前提A+小前提B=大前提C,所以大前提也符合结论。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特点,就是就完全归纳逻辑而言,它是演绎逻辑的逆推。这是为什么有人会试图使二者融合的原因。
        三、“形而上学”与“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仅仅是满足于对事物当前事实状态的判断,而形而上学则是将这种阶段性判断推广到该事物的所有阶段,即把对事物的片面判断作为对事物的普遍判断来承认,自然就会违背客观事实。
       四、辩证逻辑
       事物的概念,总是依形式逻辑的判断,遵守着三大定律,即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但是,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的发展揭示着它内部有着对立条件的变化。这绝不是单纯依靠形式逻辑所能解释的。一但将命题复杂化,这三大定律就在形式上先后被打破了(之所以说形式上被打破,是因为实质上三大定律仍然被遵守。)。辩证逻辑,就是遵守形式逻辑的小前提的合理结合。它的合理之处在于,它使它的两个小命题之间的对立处,以一种可控的方式维持住,从而保证总命题的成立。
        这种对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归纳逻辑,却又不同,归纳逻辑是两类事物合并为更大的事物类别,比如在归纳逻辑我们分别证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就可以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但辩证逻辑揭示的是一事物内部不同部分或者不同阶段之间的对立。
        最基础的辩证逻辑,在于揭示概念上属和种差的对立,比如在三角形范畴,辩证逻辑揭示三角形的所有角并不一定都是锐角,也有可能是直角和钝角。从而在三角形概念的内部,形成直角和钝角的对立。
        最经典的辩证逻辑在于揭示同一物的时间演绎。比如人的少年,中年和老年。单从人群角度区分,以现在的时间段,我们可以形式地将某一人区分中年人或者老年人。但是如果抛开时间条件限制,我们就知道同一个人可以变成中年人,也可以变成老年人。这就是对同一物的客观辩证和矛盾分析。
       最高等的辩证逻辑,则是揭示同一对象在同一阶段的内部对立。比如对于甲持矛和甲持盾两个矛盾判断,根据第二种辩证法,我们可以通过甲今天持矛,明天持盾的方式来得到统一,这是分阶段法。但在同一阶段,我们同样也可以保证两个矛盾判断的同时成立,就是使矛盾判断分别局限于同一对象的不同部分。比如我们可以说甲左手持矛,右手持盾。这样就达到了一种形式上背反矛盾律的辩证结果。
       当我们说:将军左手拿着矛,右手拿着盾。我们会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绝不会认为矛和盾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其实辩证逻辑想要说明的,也只是这样的一种矛盾的对立统一。
       它绝不是说:将军左手拿着矛,左手拿着盾。而是同一人的不同的两只手掌握着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东西。而反驳者却总是将对辩证逻辑的理解朝后一种情况理解。最可气的是,居然还有许多自认哲人的上当者。所以辩证逻辑的所谓双标指责是如何实现的呢?不过是把将军替换成左手,就是把命题的其中一部当做整个逻辑命题整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3-6-25 09:55:23
哲学,一旦被强加了应用目的,功利目的,不再是吃饱了撑的民间乐趣项目之一,那么它就会成为任由玷污的婢女。为宗教辩护的哲学,它就是神学的婢女。为政权辩护的哲学,它就是强盗的婢女。

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就只有中原曾经有过哲学,这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才找到的文字证据。换言之就是曾经的成熟文明就仅剩下了伦理和文化,但如此伦理文化的理由却早就“断烂”(蔡元培语)了,就由成熟文明蜕变为亚文明,降级了的文明(因此才会发生两次引进外哲,两次挂靠别的成熟文明)。

”形而上、下”原本就是概念分类专用术语,自西译再中译之后却完全变了样。

“孤立、静止、片面”,其实指的就是分门别类的方法,定义法。

“形而下”指能够很好定义的概念。“形而上”指不好定义的概念,甚至是无法定义的概念,即人类理解的边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6-25 10:09:40
“形式逻辑”的中译就是个不打算让人读懂的翻译。“逻辑”原本就是处理因果关系的规则,理则,就是讲道理的规则。“形式逻辑”就是严谨场合所必须遵循的论理规则。如“理论”,就是依规则而论,其目的就是要明确“我到底在说什么”。

但凡理论都必须严格遵循”形式逻辑”而论,否则就不是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6-25 15:47:55
我在这里发过一贴《读恩格斯学辩证法》,讲的就是这个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6-25 21:05:00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3-6-25 15:47
我在这里发过一贴《读恩格斯学辩证法》,讲的就是这个话题。
我读过,也专门写过评语,不过是否有发你看过,这点我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6-25 23:18:08
youngsun259 发表于 2023-6-25 21:05
我读过,也专门写过评语,不过是否有发你看过,这点我忘了。
没读过你的评语,也没读过任何人的评语,但我一读《反杜林论》哲学部分就当即给它下了评语,也就四个字,胡说八道。

为何如此评价?就因为那绝不是智慧人类的思维素材。“是也不是”的表达方式根本就不是用来理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