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576 9
2011-08-13
刚刚在复习高鸿业先生第四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猛然看到这么一些信息,详见书本p531-534
书中说,包括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内的罗斯福的“新政”使得失业率逐渐下降,但失业率依然显示出相当高的数字,即使在1941年,还是维持10%的水平。在此之后,由于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失业率才急剧下降。由此可见,真正解决1929年危机后的失业问题的原因是战争,而不是本章所介绍的宏观调控政策。
战后的20多年中,本章所论述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到较大力度的推行;部分地由于这一原因,美国失业率被维持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但这种宏观调控却造成了其后10余年的相当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P534最后写道“应该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即:对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本章中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虽然可以起着缓解的作用,但却未能发生决定性的影响,更谈不到本章图形分析中的那些准确而有效地答案。

既然财政和货币政策起不了决定性的影响,为什么中国还要运用它们?
突然想起前不久《财经郎眼》的一档节目,郎教授说美国应对这次金融危机,运用的政策手段,在教科书上是完全没有见过的,而且能够达到很好得效果,这就是水平,而我们还是用老一套,人家美国二三十年代用的老方法。我觉得这一套方法基本上都被美国用实践证明没有能很好解决经济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决策者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想出一些很好得手段来解决问题,记得郎教授说简单地列举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史,每次到最后都是打压实体经济才能把通涨压下去,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么,为什么美国能想到,而我们的决策者,从外国拿着博士学位甚至更高学历的专家们想不到呢?
我想说,很大一部分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是坑爹的,现在的我有一个想法,虽然教材都是坑爹,里面的东西都是错的,但是我还是要学,好得经济手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联系实际,开阔的视野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的发展,还是要靠新的能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13 16:52:21
财政和货币政策左右不了别人,但还是左右得了自己的。用比不用好。。现在中国的通货膨胀原因很复杂,但本人认为更多的是国际经济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油价的上涨、人民币被动升值导致的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等等,本国政策可以治标,即从供与需的根本关系上进行调节,虽然这种硬调节技术含量较低,但用总比不用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3 17:22:22
你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很有潜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3 22:35:27
1、美国的经济政策的运用水平也不怎么样,不然也不会有前几年金融危机。
2、中国都是在像美国学,所以更不怎么样。
3、要考虑到经济的复杂性,理论过度的简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4 21:29:33
我也认为,美国想安然度过这场危机,必须得找个机会打场大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4 21:33:03
当楼主读懂资本论,就明白一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