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34 0
2011-08-17

在乡下,对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人有这样一个称呼——“念书人”。“念书人”没有丝毫的贬义,在乡亲们的眼里,他是有文化、有教养、吃公家饭的知识分子的代称,当然后来文化大革命中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否定是一个严重的倒退,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个劫难是很短暂的。

从“念书人”这个词的结构来分析,“念书”是个动宾短语做定语来修饰“人”。我猜测,这个“书”有可能特指“四书五经”“二十五史”“文心雕龙”“论语集注”这类书,因为这类书确实是需要“念”的,而且只有这些书才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门票。“念书人”这个称谓一直沿用了很长时间,具体从什么时候有,我未做过考证,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竞争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从这念书的书和念书的人来说起。

首先从书来看,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著作应经很少有人看了,其忠实观众恐怕只有那些专业的研究这些东西,以此为生的人群了,或许还可以加上一些装十三的。我很想说说后者,这群人是个很有意思的群体,极其之务实。五四运动的时候,掀起了一股文化激进主义,觉得这玩意实在没什么用,于是“打到孔老二”,再到文化大革命,那更不用说了。但是到了近几年,很多“仁人志士”对于当前社会的冷漠和礼崩乐坏表示“极其之愤慨”,自然又想起掏一掏老祖宗的兜儿,看看能不能捡个漏。一折腾,哎,真还找着了,孟子老先生讲的多好啊,大伙赶紧学呀。再过多少年之后,我很**地认为是不是我们的后代要反过来学习我们现代的这种犬儒文化呢?

那么现代人们读什么书呢?从目前的主流媒体,比如说凤凰网上的读书频道周、月、年的排行榜来看,性、权利、阴谋这三类主体内容的书是最流行的。感觉上作者和读者都觉得用性来替代爱情是再合适不过了,写的和看的都很有感觉。用权利来刻画各个阶层和群体的生存状态时最动人心魄的,用阴谋来吸引人的眼球则是祖传的秘方。或许这些现象确实是对当前社会形态的一个完美折射,能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看问题的,像《巨流河》这样的著作基本没有,或许这也是一部分人社会形态的折射:国家和我有关系吗,我爱这个国家,她爱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