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市场营销
1254 0
2011-08-17

满意度提升,还得政策“给力”

2011-8-5

    返利系数的比例大小和调整幅度,以及考核内容关联性的设置,都会直接影响经销商对厂家满意度目标的重视程度。
    新华信近期的研究发现,商务政策中满意度考核所占权重正不断加大。拟定商务政策中的满意度考核内容时,厂商在考虑发展目标和内部预算的同时,应重点分析经销商所处的竞争环境,尤其是竞争对手在满意度改善上的投人程度,及时指引经销商进行满意度改善和提升。如下提出两个要点:
    要点一:返利系数的比例
    目前大部分厂家的奖励比例设置在0.5%-2.0%范围内,依据年度营销目标并参考竞争对手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这种比例系数的调整影响了经销商在满意度改善方面的关注程度,我们来看两种情况:
    调高满意度考核系数。可以更好地引导经销商重视满意度改善工作,但基础管理能力较弱的经销商在考核期内如果缺少相关支持,可能会为达到考核目标而造假,导致满意度电话调查得分高,但流程检查得分低、客户访谈得分低,进而影响厂家对满意度现状的判断。
    考核比例系数调高带来更多的附加返利。必然也会影响经销商单车成本的计算方式。在区域同品牌竞争激励的环境下。销量大的经销商就有机会采用更为多样化的方式进行竞争。如果在高比例系数的情况下采用关联的考核内容少。则可能因为考核抽样的方式问题导致调查得分偏低,影响厂家核心经销商的利益,
    降低满意度考核系数。有利于督促经销商集中精力开拓市场,但遇到市场竞争加剧或内部人员变动等情况,满意度工作重要性首先会被低估。
    美系、德系厂家考核比例系数接近2%。日系、韩系品牌则在1%左右。部分厂家在根据提车量结合计算满意度返利的基础上,还采取区域排名情况进行额外奖励。
    要点二:考核内容关联性的设置
    目前厂商考核内容可归纳为三类:
    1.结果改善目标类的设置。除“满意度调查得分、服务标准落实结果”目标之外,厂商还设置“行业调查平均分、满意度结果区域排名、满意度结果环比提升率”等。一是要求经销商达成固定目标,将客户的感知结果维系在目标水平之上;二是要求经销商根据自身弱势表现,不断改善问题点。提高服务能力。
    2.客户信息反馈类的设置。包括。客户信息完整率,有效客户筛选率、样本量达标等级、客户投诉处理率等考核内容。督促经销商更为重视与客户的沟通,强化CRM理的落实。
    3.内部管理改善类的设置。通过“管理标准落实率、培训达标率”等考核内容的设置,辅助经销商加大改善资源的投入。
    各厂家通过设置各考核内容间相互关联,形成满意度考核计算公式,指导经销商计算满意度考核后的最终返利。不同的设置方式反映了厂家的管理方向:
    其一、处于市场快速开拓阶段厂家较多选择考核关联内容较少的方式,大多依据电话调查的方式,了解客户满意度。但关联内容越少,带来管理上的隐患越多,市场开拓的越快,满意度成绩可能越低。满意考核结果对返利影响大。反而会削弱经销商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其二、新华信研究发现,超过300家以上网点规模的厂家。在商务政策中对满意度考核内容的关联内容设置较多,并会着重附加诸如“区域排名、客户投诉处理率”等考核内容。但越复杂的计算方式。越不容易透明,如缺少合适的跟进解析工作,经销商在改善过程中反而不知道如何选择改善切入点。
    其三、高端豪华品牌和处于快速开拓阶段的厂家,大多选择每年2次的考核频率;而部分超过400家以上网点规模的厂家,正逐步采用4-8次高密度检查方式。通过高密度的检查结果与考核奖励挂钩,推动经销商服务持续提升。




作者:林雷 来源:《销售与管理》2011年第4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