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08 4
2011-08-18
最近饮料以瘦身的方式来变相涨价,引起一番热议。这是国外市场上常用的手段,经过可口可乐之类的跨国公司传到中土,以后会普及到超市上各类的商品,大家准备好了吗?
瘦身蔚然成风是因为这个办法灵验。一般消费者对于分量的减少的察觉低于涨价的敏感度,同时厂家在包装时使用各种障眼法,比方说一个瓶装的饮料,有个凹进去的瓶底,瘦身时,这个凹陷地带就越来越深,在货架上看不出来和未瘦身前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已经少了若干毫升。同样的,君不见薯片圆鼓鼓的包装,里面打的都是气,真正可以入口的分量极少。
生产的厂家有他们的苦衷,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运输、仓储无不加剧成本的压力,做生意的,没有赔钱卖的道理吧?这些生产成本迟早要经过零售商转嫁给消费者。超市作为中间环节,非常在意顾客们的购买力和心态,经济不景气时,失业率高,手中拮据,消费者看到商品价格上涨,有些也许能不买就不买了,如果价格不变,还会惯性的购买,对零售商业绩冲击较小。有人研究过,每一轮的瘦身运动都和经济衰退的周期有关。
其实,消费者不但付出上涨的饮料价格,同时负担了更多的瘦身产品包装成本。一瓶原来3.80元600毫升的饮料,现在只有500 毫升。涨价幅度等于百分之17,其中每单元包装成本的比重就比以前高。按照经济学的供需理论,如果价格上涨导致需求疲软,对于没有刚性需求的商品,那么价格就会从新找平衡点。瘦身变相涨价使得一般人浑然不觉得接受了高昂的价格,放弃了本来可以利用需求杠杆来影响物价的博弈,消费者成了双重受害者。
我突发奇想,这种卖方的瘦身术如果这么容易过关的话,那么我拿同样的工资,是不是可以少干百分之17 的活儿?我这种自发的薪酬膨胀最终损害到谁的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18 14:28:04
食堂里的菜只有以前的一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8 14:31:42
这样下去我也要被迫瘦身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8 15:52:33
呵呵,利益驱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8 19:34:24
商家真会忽悠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