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问题是中国阶段性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阶段所造成的,具有客观性。我国是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在短时期内,其他产业是无法接收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我国的粮食作物强调自主,因此,我国耕地中大部分必须要求生产粮食作物。但是,主产粮食的价格国家是不允许较大幅度提升,因此,粮食作物的生产基本是无利可图的。
小农经济可以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中老年人(主要特征工作技能比较差,身体状况还能够从事农业活动的吧。)的收入问题。从目前的农村保障来看,老年人还是要工作的,老年人的工作出路基本就在于种田。现在某些地区的情况是,把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搞所谓的大生产。这种形式所组成的农业公司必然是生产其他经济作物或作非农用途,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粮食作物的生产。而且,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怎么解决,况且,农民入股的股份怎么折算,谁来承担收入、通货膨胀等风险。上述种种因素促成了我国当前必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
粮食作物每亩地一年大概可以纯收入1000元左右吧,国家补助一亩地大概100元左右,因为农民种田是不计较劳动力成本的,所以基本上沿海地区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抵上一个农村劳动力一年的收入吧。因此,部分地区不易种植的农田可能会被农民闲置或转租。种经济作物对于个体农民来说,是由技术、销售等风险的,毕竟这年头种田的老一辈人其文化水平肯定都不高吧。
将来的发展情景是,其他产业吸收了农业富余人口,新农民的年收入与工人差不多,农民在青壮年时期能够谋取其一生所需的收入,加上农村的社会保障可以使得上了年纪的农民不用种田。粮食作物价格能够得到合理提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收益率差不多,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在价格上趋于合理,这时我国的农业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各阶层的公平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