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67 1
2006-09-23

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大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中国上下五千的历史基本上也是围绕农民展开的。每一次的政治演变都是一次土地争夺的历史,有了土地就拥有了土地上不息耕作的农民及他们在农业经济中所创造的财富,然后利用所得的财富招募贤人志士建立自己的统治集团,实现在所拥有土地上或更大范围内的统治。在古代或者近代,农民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封建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是由农民创造的。对于统治者而言,农民而不是其它人成为他们统治所依赖的基础。一个统治集团,一旦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必然为它人所取代。这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而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也紧随其后,农业虽然也在所进展,但其产值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及农业、农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都在逐年下降。05年开始政府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对个别农业进行补贴,从而农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变成了负数。

可以说中国的农业没有太大的问题,虽然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整体局面没有改变,但单位面积的产量却较其它国家为高,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即使大面积采用机械化的耕作方式,也不会使产量有大幅度的提高,只会释放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农业解决农民问题的空间很小。

因此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问题,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会逐渐释放出本来就已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如果这部分劳动力继续滞留在农村的话,那么农民的收入就很难提高;如果涌入城市的话,必然压低已经入城及他们自身的工资水平。无论如何,农民的收入都很难提高。而政府免除农业税以及对农业的微弱财政补贴只能暂时缓和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并大批地进入制造业、建筑业、开采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成就了一个繁荣的中国经济,而劳动力市场上的供大于求造成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低位,这种低工资在形成中国劳动力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丝毫的改善。在中国对外宣传劳动力成本优势时,农民是主要的贡献者;而当中国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时,农民又成了问题的关键,中国发展的这种特定的历史时刻使农民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当农民问题得以解决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在中国的土地上不会再有拥挤的农民,而农民工也作为一个历史概念从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人们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各种各样的投资冲动也越来越少,中国真正成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

(虽然农业的产量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农民的收益却能通过有效的市场化机制的运作而得以改进。05年时,大白菜的收购价一度下行到0.05/斤的低位,这种价格连农民的运输费用都难以维持,而去年的煤炭保守价位是400/吨,也即0.2/斤,是大白菜的四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价格的扭曲。同样,在西瓜集中上市的时节,收购价也低至0.05/斤,而同时城市西瓜仍能保持0.5/斤的高价并很快销售出去。二者的对比一方面说明大量的利润在运输和销售环节被运输商及批发商、零售商分割,留给农民的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民与市场的严重脱节,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卖不了好价钱,是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像瓜果蔬菜类不易保存的农产品,一旦成熟而又找不着市场,其给农民带来的损失是灾难性的。因此必须建立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的畅通渠道,让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组织起来,引领自己的农产品市场,并在利益分配领域及市场定价方面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4 11:08: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0-4 23:32:00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我认为是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产业链!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烟台的苹果在全国都是很出名的,但是他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条,农民种了一年,年末都在家里等着客户到各个村子收,价格很低,在一般的中等城市里,一斤75富士大约在2.5元左右,而收价却顶多1元,客户不是很多,价格自然有买家决定,农民都希望提早的售出,即使压价也是在所不惜!但是如果有一个栽种——管理指导——统一的收售的完整的市场体系的话,信息就会变得较为对称,价格也就更加的合理!农民的收入提高,问题也就慢慢的解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