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914 7
2008-04-06

  林毅夫简历

  林毅夫,男,生于1952年10月,籍贯为台湾省宜兰县。

  1971年,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8年,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

  1987-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起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今年2月4日,被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只要美国不出现深度经济萧条,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就很有限。

  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均,最好的办法是让穷人的收入增长快过富人。———林毅夫

  “只要美国不出现深度经济萧条,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就很有限”,“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的优势,应当多发展。”昨天下午,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来到深圳出席北大深圳论坛,就收入不均与中国宏观经济深层次问题演讲。

  林毅夫表示,下月他将离国,就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将来到国内作报告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在就任前,希望能就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与业界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次贷对中国影响有限

  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林毅夫表示,综合各种因素,相信中国至少可以维持10年、15年甚至是2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

  谈及次贷危机给美国和中国带来的影响时,林毅夫表示:只要美国不出现深度经济萧条,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就很有限。他认为,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有多大,导致的经济衰退时间将持续多久,现在很难判断。

  “劫富济贫”不是好办法

  收入不均是昨天林毅夫演讲的主要内容。林毅夫说,收入不均是现今社会上非常关心的问题,很多人想到的直接解决办法就是“劫富济贫”,把富人的钱收到政府,然后分配给收入低的人,这样收入分配就平均了,事实上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分析说,如果直接从富人那边通过增加税收等方式,把钱变为政府财政收入,富人的钱政府是否真的能够收到,即便真能收到,富人还会有积极性赚钱吗?这样人们就不会创业,不会努力经营,经济发展速度就会放缓,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就会越来越少。而穷人增加收入主要是靠就业,如果没有就业机会的话,这些低收入的人本身还是一个最大受害者。

  林毅夫提出,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均,最好的办法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让穷人比富人收入增长更快,同时还要形成一个机制让富人实现收入增长的同时,穷人的收入增长会超过富人。

  要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现如今,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企业应当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不过,在昨天的演讲中,林毅夫语出惊人。他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应当多发展。

  林毅夫说,要让穷人收入增长快于富人,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且是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在目前发展阶段,跟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中国的劳动力相对多,相对便宜,资本相对短缺,如果按比较优势发展,就要多发展一些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是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区段,“这是中国在国际上最有竞争力的生产活动方式。”

  林毅夫解释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比较多,低收入群体能充分就业,才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这种方式资本积累的速度会最快。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资本由相对短缺变为相对丰富,劳动力由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短缺,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才进行产业升级,发展资本更为密集的产业。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就业,同时劳动力的工资和收入水平也必然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同时达到增长和公平的双重目标。而且,遵照比较优势,整个国民经济在国内、国际市场都会最有竞争力,国民经济也就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他什么意思?还嫌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4-6 23:26:00

-----

他什么意思?还嫌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少吗?

林毅夫是我很佩服的经济学家,他对农业经济研究很深,在农业经济方面有很多成就,且见解独到.

听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他向中央提出来的.

我觉得对于劳动型密集也要辩证的看,它并不意味低技术水平,比如日本、以色列的农业也算是劳动密集型,但技术含量很高,并且效益很好。

中国多发展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解决就业,也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当然,一定要有特色,不能是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密集。

比如,可以多发展一些特色农业,如花卉、蔬菜、水果、传统编制、工艺等等,都是劳动力与技术的结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7 02:15:00

观点

在农业中国得靠工业反哺,还有好长路要走。

农村人口或许是现在的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7 04:06:00
中国这片大土地不解决好农村问题。永远也别提发达起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7 10:10:00

劳动密集和发展技术并不是厚此薄彼,而是相辅相成.

通过劳动密集积累资本,发展技术.

再通过技术的初步改进来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

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各个方面根本不是协调发展或者说和谐发展,而是在互相恶性竞争.

就好像有人说,农村富起来了,城市怎么办.

为什么不想想怎么才能让农村跟城市一起富起来呢.

和谐社会提得还是挺好的,但落实到实处还是需要很大努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6 15:41:00
k中国农村是个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