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81 0
2011-08-26
【「没有观点也是一种观点」诡辩的原因】
  
  举例:某人说一件事,问他人:你对此事的观点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回答有三种可能:
  1、同意
  2、不同意
  3、都不是
  
  有些人回答“没有观点”,另一些人则反诘“没有观点也是一种观点”。
  
  到底这种诡辩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把语句中默认隐含的部分说完整,就可以看出来——
  
  答者——没有观点(完整表述):
    在观点只包括同意与不同意,其他都不叫观点的前提下,我无观点。
  诘者——
    无观点也是一种观点(完整表述):在观点包括同意、不同意、都不是的前提下,都不是的这种无观点,就是一种观点。
  
  诡辩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对观点包括的范畴前提不同,或者说标准不同。反驳者在拿与说者根本不是同一范畴的内容进行讨论。所以根本不在一个切入点。
  为什么反驳者是诡辩,因为原因很简单,如果观点包括一切,那么非观点在哪?反驳者所说的“观点”是一个没有实际对立面的空概念。空概念是无内容的,如果依这种逻辑进行推理,一切事物的差异性都不存在了。所以,反驳者实际用了一个隐含的说明“此概念有内容,但没有非此,是绝对的,没有相对的”。在现实中,只要有内容的可感事物,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只在意识的想象与推理中成立。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假想范畴,反驳一个事实范畴的例子。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上,任何内容都可以同时是其他内容,所谓白马非马,鸡三足,人有角、谷粒无堆之类的诡辩,其根源都恰恰是以这种概念范畴绝对化为前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