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43 2
2023-10-21

4779.核聚变与核裂变

2023.10.21

我们目前所说的核聚变与核裂变特指化学元素的形成和分解过程。其实,不同的核形态有不同的形成和分解过程。例如:分子形态的形成和分解;光子形态的形成和分解;电子的形成和分解;星球、星系的形成和分解,等等。

分析《元素周期表》,已知的化学元素有七个周期,一百多种,基本架构是第一周期元素的五种形态,也就是质子和中子结合的不同形态。

质子和中子的差别很小:质子可能由一个正反光子,或者一个正负偏电荷光子,三百零五个巨光子组成,拥有一千八百三十三(离子形态)到一千八百三十四个电子质量(核外电子形态);中子可能由三百零六个巨光子组成,拥有一千八百三十六个电子质量。脱离质子,中子只能存在十五分钟,就会蜕变为质子。所以,中子可以转化为质子,质子不能转化为中子,中子星是不可能存在的。化学元素的形成是吸热反应,裂变为光子的过程是放热反应。核聚变与核裂变只是物质形态的改变,总体质量不变,是为质能转化守恒定律。

不同化学元素的形成可能与重力环境有关:宇宙射线中只有氢元素与氦元素,说明外太空与接近外太空的环境只能形成上述两种元素。而高端核素全部由上述两种元素组成,说明任何重力环境都会有上述两种元素的形成,自发的转变为与重力环境相适应的化学元素。是转化为分子形态,还是原子形态,取决于核外电子形态,还是离子形态。所以,星球内部偏电荷光子形态和化学元素的离子形态可能是普遍的,核外电子形态与正反光子形态可能是稀有形态,由离子形态和偏电荷光子形态转化而来。只有正负偏电荷光子可以转化为巨光子,只有离子形态的化学元素可以转化为高端核素。同理,伴随核裂变的核聚变是不可能的,两个“氚”,或者“氦3”,一个“氘”与一个“氚”是不可能聚变为“氦4”的。科幻故事欣赏可以,不能成为科学依据。

还有,目前地球对流层范围是氧元素的形成区间,核聚变可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会滞留在“氦4”阶段。氢元素的形成是吸热反应,氢元素以后高端核素的形成不是吸热反应,也不是放热反应。除了光子的形成,核聚变不会有“聚变能”出现。所谓“聚变能”,是人类认识的误区。

分析高端核素,基本由“氘”、“氚”、“氦4”三种架构组成,“氚”架构有递增趋势,说明不同重力环境氢同位素的丰度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有“氕”(纯质子形态)存在,就可能有碳氢化合物形成,是油气资源无机成矿理论的基石。油气资源与煤炭资源沿地质断裂带和板块边缘分布的事实,说明无机成矿的可能远远高于有机成矿的可能。中国不可能是“贫油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3-10-23 14:14:27
学习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11-6 19:05:26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