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5.高端元素跨周期连续核聚变核裂变的终止
2020.2.17
分析《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核外电子构型反映核内质子中子对的分布,第一至第五周期元素可以依次连续核聚变核裂变,第六及以后周期元素可以在周期内依次连续核聚变核裂变,却不能跨周期依次连续核聚变核裂变。据此,我认为它们可能组成星球内部相对独立的对偶层次,不同元素的形成可能与重力环境相关。
即使第一至第五周期元素可以依次连续核聚变核裂变,各周期元素的熔点也各不相同,存在类似的从低到高,再到更低的变化曲线,可能与形成环境的光子密度有关,因此在星球内部也会形成相对独立的层次。再依据它们的分布情况与地球内部已知层次一一对偶,我将第一周期元素称为太空元素和初始元素,第二周期元素称为大气层元素,第三周期元素称为地壳和软流层元素,第四周期元素称为上地幔元素,第五周期元素称为下地幔元素,第六周期元素称为外地核元素,第七周期元素称为内地核元素。
这种划分打破了传统的地核由铁镍元素组成的理论,铁镍不过是上地幔元素的一部分。也打破了高端元素来自外太空恒星的毁灭的传统认识,确认它们就来自地球自身的重力环境。当然,星球元素重组过程的爆炸反应(超新星现象)也会形成部分高端元素。
上述发现来自细分每个元素内部结构之后,特别是第六和以后周期元素与之前周期元素依次连续核聚变核裂变的终止。四层结构的第六周期初始元素铯,总不能裂变出五层结构的第五周期最后一个元素氪吧?五层结构的氪聚变出四层结构的铯吗?同样,六层结构的第六周期最后一个元素氡,能够聚变出五层结构的第七周期初始元素吗?即使可以,能够出现逆过程吗?显然不行。而在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可以依次连续核聚变核裂变。
至于高端跨周期元素是如何形成的,可能从“镍核”(第六周期)、“铀核”(第六周期以后周期)形成以后就开始了不同的内部结构形成路线。说明:不同重力环境形成不同化学元素;星球内部的核聚变可能不是已有元素的核聚变,而是通过光子的连续核聚变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