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93 0
2011-09-01
美国剥削全球 美国人民的生活至今都不错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和美国同在一条船上,已经绑在一块了。
韦森: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美国这次债务问题出现之后,国内的一些左倾经济学家还有一些不懂经济的人士就开始责骂美国政府不负责任,主张抛售美国国债。我觉得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态度。在目前14.3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余额中,中国政府持有1.1598万亿美元,占比高达8.1%,是美国的第一大债主,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单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讲,我有大量的钱投在你这里,现在你出问题了,我再大量抛售,损失的是我;如果你倒下的话,我损失更大。反之,我应该力挺你,“护盘”,这样你上去了,我赚得更多。因而,我觉得中国最近增持美国国债的做法是对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理性地去看待投资,而不能意气用事。攻击和谩骂都不管用,没益处。中国和美国这种关系,导致在英文中出现了一个新词,叫“Chinamerica”(中美国)。在当前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中,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仍然扑溯迷离,大家已经是上了一条船,好像已是难兄难弟。遇到危机,我拉你一把,对我也有好处。
由此延伸出来的问题就是,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已经是高度依赖、高度互补。中国的外贸出口占GDP增长贡献因素的很大一部分,如果美国经济长期陷入萧条,消费不振,减少或至少不增加从中国的进口的话,中国经济增速就会下来。因此,如果美国经济欠佳,中国的出口贸易量会下降,中国总体的经济也会被拖累。
记者:过去美国似乎一直是债多不愁,且活得挺好,为什么现在这个债务问题突然爆发了?如果此次标普不降级,美国的债务问题是不是还能多“混”几年?
韦森:看全球经济,欧洲比美国更坏,最好的是中国经济。相较而言,全球只有三个国家在2008、2009年没有真正危机: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德国,可能还再算上瑞士。而新西兰和澳洲经济没怎么衰退,原因是它们搭上了中国高速增长的快船,大量农牧产品、葡萄酒和矿产出口到中国。而德国和瑞士经济情况好,也恰恰是因为中国经济好。德国的奔驰宝马和瑞士的奢侈品名表都是中国的富人在买,使他们的经济没有多大衰退。过去两三年,凡是和中国经济绑在一起国家的经济才好,而其余的在危机中都几乎无一幸免。
事实上,这几年美国“混”得还挺好。美国政府的负债是很大,但是老百姓生活还是可以的。虽然,2007-08年的金融风暴袭来后,美国中产接机财富大幅度缩水,但近两年美国股市却强劲增长,中产阶级的财富又回来了不少。即使美国低收入家庭和穷人,失了业,拿到政府救济金,买便宜中国货,日子过得也不坏。美国社会很稳定,美国人的生活依然很惬意。这次危机不同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当时有40-50%的人失业,造成极度的社会失序,大量失业者露宿街头、饥寒交迫,生活极度悲惨。而2008-2009年的这次危机,尽管经济指数下降,但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没有造成很恶劣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进步,当然也有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及其知识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在其中。当然,更尖刻一点说,这也就是美国在剥削全世界的结果。在纽约、波士顿和其它城市,吃穿用都比上海要便宜。我们生产了价廉物美的产品,出口到美国,他们印了钞票来买我们的东西,而钞票到了我们手上,还贬值。我们觉得持有他们的钞票不安全、不划算,怕损失,又再回去买他们的国债。这样美国人来回赚了几个来回?赚多少?我们又损失了多少?但这是目前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一个自然结果。还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么?
另外,美国经济再怎么样,还是个有GDP14多万亿美元的大国。消瘦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有经济危机,老百姓日子同样可以过得很滋润。对于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势,我的判断并不那么悲观:不可能再有一次像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那样的经济大衰退,可能不会有二次探底,但是美国经济复苏之路将依然漫长,会长期徘徊在低谷。这可能是一个“长萧条”,而非再往下继续探底。
记者:过去美国一直能够源源不断地借到新债偿还旧债,标普降级之后,美国的借债环境还能如此“友善”么?
韦森:标普降级之后,美国国债价格不降反升,说明了什么问题?因为全世界的投资者发现,你不买美国国债,买日本国债更差,买西班牙、法国和欧盟其它国家的债,会亏得更厉害,而买美国国债,还是一个相对最安全和最保险的投资渠道。所以,美国不愁发债发不出去,因为相比较而言,它目前还是最不坏的。
记者:有人认为,美国解决债务问题其实不难,多印美元不就成了,您觉得美国会如此选择么?
韦森:这点就比较奥妙了,因为这牵涉到美国的货币和金融制度,牵涉到美联储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中国的央行,美联储是一个独立的货币当局,尽管它受制于政府的财政政策,但它有独立的决策权,它可以选择听与不听。是否增发美元,这取决于美联储买不买美国国债和其它公司的债券。美国的公司、公众,还有中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的央行,是美国国债主要持有者。这些国家的央行都有大量的美元储备,用各自持有的美元再买美国国债,是不会增加美元供应量的。美联储是否增货币,是否采取新的量化宽松,在目前的格局中与美国政府提高债务上限、是否借更多的债没有直接关系。由于中国、日本、石油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手中都持有大量的美元储备,美国政府增发债务并不一定是美联储买,故美国政府借债和美联储增发货币,不是一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