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338 2
2011-09-05
最近闲来有时想谈谈自己对中国经济未来的看法,不知道对不对,只是个人管理,也许有点悲观,也许有点主观。以前一直没有写过这些方面的东西,想法可能幼稚,但至少代表一种观点。

  第一部分:过去中国经济赖以生存的动力
  
  一、出口
  
  中国的出口总额从改革开放的18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5779亿美元,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翻了87倍,可以说,中国的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中国这30年来的出口可以说是得益于世界经济在这几十年来的平稳增长,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强劲需求,再依靠自身廉价的成本优势一直主导了中国经济这30多年的繁荣。为什么中国的出口能取得如此成绩,可从两方面去解释:第一个是需求,第二个是自身的成本优势。
  
  首先先讲需求问题。为什么欧美国家在这几十年来的需求如此旺盛?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
  
  第一是得益于世界金融制度的改革,随着具有巨大杠杆关系的金融衍生制度的诞生,促进经济的充分发展和超前消费的意识。也就是说欧美国家在这几十年是在将未来的钱都用在了眼下的消费,从而造就了短暂的强劲消费需求。据说欧美家庭平均每人每十年消费 车子,消费 件衣服。甚至有一些中国耐用性的商品,在美国只当作一次性的产品来使用。这种充斥着浪费和暴殄天物的消费方式不但拉动消费的增长,也拉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二是得益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科技大发展,这30年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30年,计算机技术渗透至各行各业,对提高效率和促进生产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很多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创造了大量的需求,例如各种各样的电子消费品,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第三是欧美国家在社会福利和税制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居民的消费。由于政党方面的竞争,在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执政党和在野党为争夺选票,不断承诺提高居民福利和降低税收,人民的生活和企业的经营压力减少有助于促进消费。
  
   这几方面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发达国家极其旺盛的需求,包括一些新兴国家也是如此,这就为中国的出口提供了一个极其理想的需求环境。
  
  但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些因素开始变得扑朔迷离,造成巨大泡沫的金融衍生制度开始被反思,甚至可能再次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欧美的福利制度和持续低税制开始令到ZF财政不堪重负,债务危机一触即发,近期的欧债危机就是最好的说明;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开始遭遇屏颈,尽管苹果的崛起再次创造了新的奇迹,但依然未能有一项新的划时代的技术能够重新改变人类的消费习惯。这一切意味着,发达国家的需求将受到严峻的挑战,未来几年的消费需求疲软将是不可避免的现实。这些将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巨大的冲击。
  
  下面再说一下中国在出口上存在哪些成本优势,这些优势在以后将会如何演化。中国在出口上的成本优势归纳起来也有几个方面:
  
  第一是政策优势,在1985年3月,中国为鼓励出口,提升国内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中国ZF制定了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对所有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中国商品其极其低廉的价格,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并逐渐导致世界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但不得不说说这种制度是有双面性的,一方面促进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是一种恶性竞争,中国通过牺牲大量税收将廉价商品向国际市场倾倒,不但不利行业的发展,还导致国内的产业因此而缺乏转型的动力。正如中国现时的代工企业,包括电子加工业、制衣业等,按正常的经营已毫无利润可言,但由于出口退税让它们具备了生存空间,让企业迟迟没有决心进行升级和转型,更加没有建设自有品牌的动力。随着国外反倾销法的越演越烈,中国出口饱受争议,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是否还能延续,只有拭目以待。
  
  第二是人工成本优势。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1/5,尤其在改革开放中期,中国中少年人口达到了顶峰。勤劳而廉价的劳动力是中国制造业最主要的竞争力,记得2003年在东莞的台资企业里遍布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只拿每个月300元人民币的工资。正式因为有这些极其平凡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中国世界工厂这30年来的奇迹。但是俱往矣,自73年开始实施计划剩余以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红利遭遇了“刘易斯拐点”。中国正在逐步踏入老龄化社会。近期甚嚣尘上的“民工荒”并非空穴来风,更加上新生代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天之娇子,已很少具备先辈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人工成本上升,用工资源缺乏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国制造业在人工成本的优势正在消失,不可避免的产业大转移和产业升级即将上演。这是困境,也是机遇,但能明确的是,中国这几年的出口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第三是汇率优势。中国一直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不得不说这也是出于对出口企业竞争力的考虑。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会导致中国企业的出口利润减少或导致中国制造的成本增加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所以中国一直保持稳定的汇率政策,以至于积压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尤其近几年,外汇储备疯狂的增长,达到了3万亿美元。这些都是中国这么多年出口企业的血汗。
  
  但这种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外汇储备的增加(3万亿,等于国内要印多18万亿人民币),加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导致国内物价暴涨,人民生活压力增大。而这么庞大的外汇储备如何管理和投资也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近期美元的迅速贬值,可能让中国得不偿失,近期的人民币主动升值不得不说这只是一个被动的应对。
  
  
  
  二、投资
  
  中国国内大型项目的投资不得不承认是拉动中国经济的另一个主要动力,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铁路、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再到后来的高铁,这些从无到有,再到座拥世界第一的称号,长的用了不到二十年,短的仅仅几年时间而已。这些无不令举世瞩目,无不让世界震惊,这就是中国速度,利用巨额的资金和大量人力堆砌的奇迹。这些基础设施的迅速建设不但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而且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俗话说“路通财通”,这30年,公路迈进了最偏远的山区,火车开上了世界屋脊,水库爬上了山顶。这些为贯穿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不得不说,这些是有限度和底线的,随着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轰轰烈烈投入4万亿基建后才发现,基础建设的投入已经远远超前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了,随处可见空无一人的高速公路,蜘蛛网般的地下铁路,还有那安全性能无法保障的高速铁路,无不反映出了急进投资所带来的弊端。所以说靠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已经不再凑效了。
  
  
  
  三、消费
  
  中国拥座拥13亿的人口,这是全球最为庞大的消费市场。尽管人均消费能力与发达国家无可比性,但庞大的人口基数所营造的消费需求依然是带动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不得不说的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正在限制着内部需求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家的福利制度还不完善,医疗、养老、住房成为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严重制约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不能解决这些基础的生存保障,就不可能解开人们紧捂的口袋。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存钱?有人说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文化传统,其实恰恰相反,这反映出人们对于未来缺乏信心的表现。所以说不解决养老、医疗、住房这些基本的生活保障,要促进内需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国民的收入增长长期跑输GDP,很明显地反映出国进民退的现象。国人的收入越来越少,由于垄断,土地财政及各种税收的增加,财富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聚集到国家的手中,能留在国民手中可支配的财富越来越少,又怎么可能促进消费。从一个普通的月薪2000元的珠三角工人的消费情况可以看出,可刺激消费的空间已经微乎其微:月收入=2000 房租:300元 吃饭:600元 社保:230 通讯费用:100元 上网娱乐:200元 日用品:100元 剩余可支配的金额不超过500元。有个意外情况估计就分文不剩。可以说这样的人群在中国属于一个很大的基数,试问如何刺激得了内需。不错,中国80%的财富都集中在20%的人的手中,但刺激内需是不可能只靠这10%的人。所以说中国经济要靠内需拉动,不解决上面的问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曾经采取了相应的刺激内需政策,例如汽车下乡,家电下乡,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超前消费。但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力有不继,刺激完后反而变成了对未来消费的抑制。所以说,不解决上面的根本问题,只靠表面刺激政策只能是一厢情愿。上面的那些问题里面再罗嗦说下房地产问题。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房地产,现在正在被作为投资工具进行炒作,价格已严重偏离实际可承担能力。真正的刚性需求被压抑。现在的房地产被悬在了半空,有价无市。这非常不利于刺激内需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人买房,就没有人装修,就用不到各种装饰材料,就不会去买新的家电(包括空调、洗衣机、电视等等),不会去买家具……最终的结果是抑制了所有的需求。(看看身边存钱买房的就清楚,不但什么都不敢消费,甚至有些连结婚的都结不成)你说还能刺激消费不?
  
  4、 资源
  除开了上面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还有不得不说的资源。是的,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这里说的资源包括了几个方面: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先说能源吧,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能源的,更何况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高耗能经济,钢材、水泥、化工这些建设全世界的基础行业无不是高耗能产业。石油就不说了,中国本身的石油产量不多,早已经不能负荷,2009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已经超过美国。也因此中国的石油需求成为了左右国际油价的一大因素(当然中国在这方面没有定价权,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哀)。我今天在这里想说的主要能源是煤矿,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已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达1886亿吨,但中国的煤矿开采量从1980年每年63735万吨增加到2010年每年325000万吨,煤炭需求增长惊人,即使按现时的速度开采,也只需要58年就能把已探明的煤矿用完,更不用说每年的开采量都在增加。祖宗亿万年留下的财富,却在百年之内消耗完,经济怎么可能不发展,但这样的发展是可以持久的吗。
  是的,中国的煤矿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在山西和内蒙古,经过这几年的资源挖掘,造就了大量的亿万富豪,一时间豪车成群,奢靡之风日盛,额尔多斯曾经是一个贫瘠,人迹旱至的荒漠。但凭借其丰富的煤矿储备,在短短几年间便一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地级市,据说当地人出门买菜都要开个“路虎”,这种表面的极度繁华,带来的却是资源枯竭,地质环境恶化和严重的污染问题。这种带血的GDP换来也许是昙花一现的虚幻。
  
  上面这些都说明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仅仅依靠原来的经济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已经是不可持续的了。中国经济的确已经面临拐点,必须要变革。国家显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但要狠下决心进行深度的改革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这些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些敏感话题就不说了),所以国家很迫切解决现时的经济问题,但却始终没能开出一个根治问题的良方,陆续出台的一些经济政策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段时间出台的一些政策吧:
  
  第二部分 中国现时经济政策的解读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6 22:02:43
期待下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6 23:32:12
不错,犀利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