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813 5
2011-09-07
(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

根据刚刚公布的数据,7月CPI同比上涨6.5%,高于6月的6.4%,创下37个月以来的新高。通货膨胀率没有像希望的那样在6月触顶走低,至少在7月还没有走低,于是,关于加息的讨论又热闹起来。

  加息与否 分歧很大

  虽然通胀率依然高居不下,但是进入本轮宏观调控以来,关于加息的意见分歧之大,已达前所未有之程度。在2011年7月24日刚刚结束的最新一轮朗润预测当中,24家特约机构中有14家机构认为第三季度会加息一次,10家机构认为不会加息,基本平分秋色,分歧可见一斑。而在此之前,特别是最近一次加息(7月6日)之前,由于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名义存款利率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深度为负,使得加息意见难得统一,即便是担心经济放缓的观点,也大都认为深度负利率状态需要改变。于是每个月公布宏观经济数据之前,都伴随着强烈的加息预期。

  当下的情况是,在经济增速放缓、资金面趋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背景下,保障就业和增长的声音慢慢大了起来,不同的观点开始形成。一方面,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至3.5%,离近期峰值2008年的4.14%已经不远,本轮加息结束的预期开始形成。而另一方面,7月的通胀并没有触顶后走低,未来的通胀走势依然扑朔迷离。对抗通胀需要收紧货币,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21.5%,加息似乎成为唯一的选择。加与不加,似乎都有理有据。

  从对抗通胀的角度,加息与否取决于对未来通胀走势的预期。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已经是本轮通胀的高点,下半年通胀率会逐渐回调,我们只需静静等待已经采取的紧缩政策发生作用。这种观点得到最近经济增速放缓事实的支持。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只有9.5%,比2010年第一季度的11.9%下降了2.4个百分点。刚刚过去的2011年7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7%,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预示经济活动已经大幅放缓。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通货膨胀率依然很高,通货膨胀率步步趋高且居高不下,就是因为加息不及时、不连续、不够力度。在实际利率深度为负的情况下,应该果断加息,坚决对抗通胀。这种观点也得到历史数据的支持。2010年2月,我国通胀率(2.7%)就已经超过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2.25%)而进入负利率状态,到2010年10月才有第一次加息,容忍负利率长达8个月之久。然后,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7月9个月时间里,加息4次,大约两个月加息一次,换句话说,有5次加息机会没有利用。2010年10月以来累计加息5次,累计幅度只有1.25个百分点。不及时、不连续、不够力度的加息,实际上帮助造成了今天的高通胀,也帮助形成了今天的困境。

  稳定物价才能保增长

  困境的实质是,一方面要保增长,另一方面还要稳定物价。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意见分歧在所难免。其实,这种矛盾一直困扰着货币政策。在短期内,紧缩货币会提高资金的成本,打压投资和消费,导致经济增速下调,这一规律被形象地描述为菲利普斯曲线,早在1958年就已经被发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鱼与熊掌,确实难以取舍。

  可是,菲利普斯曲线其实有两条。一条是上面说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控制通胀要牺牲一些短期经济增长;另一条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容忍通胀不但不会促进经济增长,还会伤害经济增长,1970年代发达国家普遍发生的滞胀就是明证。系统的跨国分析表明,二战结束以来,通货膨胀率太高的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要显著低于其他国家。从这一长期的角度来说,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但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加息对抗通胀其实更加有利于未来的经济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句话极具匠心。其中既有“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又有“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是以“币值稳定”来促进“经济增长”。表面上看,币值稳定是手段,经济增长是最终目标,目标似乎更重要一些。可是仔细分析,没有手段,哪里有目标可言。这句话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促进经济增长”必须以“保障币值稳定”为前提,没有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这里面浓缩了很深的经济道理。

  劳动力增长率即将为负

  加息与否,最后还是要取决于对通胀走势的判断,这就要回到对我们现在面临的通货膨胀的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最后都可以归结到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比如,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意思是凡是通货膨胀,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货币超发,直接的理解是货币超发降低利率,引起总需求增加,因为短期内供给给定,所以引起需求超过供给,进一步引起通货膨胀。这句话可以反过来理解:倘若货币不超发,会有通货膨胀,也就是物价总体水平的上升吗?给定货币总量,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了,意味着用在其他商品上的货币就会减少,价格就会下降,这里只有相对价格变化,哪里有通货膨胀可言?一切从成本定价的角度,讲输入型通胀、结构型通胀的观点,其实都没有把基本的逻辑理清楚。

  通货膨胀的另外一个诱因是总供给的下降,供给下降与需求上升导致“需求大于供给”的效果是一样的。需要指出的是,这与“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并不矛盾。合理的货币政策,需要根据总供给的情况也就是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决定货币供给增加速度。一个经济体的潜在生产能力决定其潜在增长率。如果潜在增长率下降了,那么就要相应地减少货币,否则就是货币超发。在这个意义上,“潜在生产能力下降”与“货币超发”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等价的。

  有证据表明,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在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化。根据对人口数据的分析,2002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总量的增速处于逐渐下降的态势当中,2010年以来加速下降并且将在2012—2013年进入零增长,2014年左右进入负增长的状态。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很多,劳动力总量的增速下降,甚至总量的绝对减少,必然对潜在生产能力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此外,近年来城市房地产价格上升,土地价格上升,也导致生产和生活成本上升,减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如果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对最近宏观经济数据的解读就要考虑这一因素。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9%、10.3%、9.6%、9.8%、9.7%和9.5%,这6个季度的GDP增速呈现下行趋势,然而同期通货膨胀率却呈现上行趋势,CPI同比增长率从2010年1月的1.5%一路上涨到2011年6月的6.4%。经济增速下行与通货膨胀上行并立,一个合理解释就是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了。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下降了,可是通货膨胀率还是在上升,原因只能是经济的潜在供给能力增速下降,供给跟不上需求,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倘若我们还以过去的标准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认为增速放缓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已经太紧,则有失偏颇。政策是否太紧,还要看通货膨胀率。

  通胀自我加速

  目前通胀率太高,导致实际利率深度为负,会进一步刺激投资和消费,导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引起进一步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通货膨胀有自我延续、自我加速的特征,不能期望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通胀会自动回调。其实,这是2010年初进入负利率以来,通胀步步上升且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讨论中有人寄希望于不继续加息通胀率也会下降。但是,政策制定不应该以“希望”发生的事情为依据。这种希望既没有理论的支撑,也与实际经验不符。

  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只要通胀不下降,实际利率依然为负,加息的步伐就不该停止。考虑到目前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如果不控制总需求,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可能性很大。加息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处,比如,可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帮助改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7 18:19:24
有见地。。。。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7 18:53:23
开学了,食堂的菜价又涨了,路上的小吃摊也在不断跟进,什么时候是个头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8 16:53:16
假设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为二十岁,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为六十岁,
根据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得出结果如下:


                新进入人口           退出人口             净增
2005       20429326人         10045173人       10384063
2006       23190076人         10858446人       12331630
2007       25282644人         11737540人       13545104
2008       24576191人         12083027人       12493164
2009       25137678人         13913927人       11223751
2010       26210044人         14711260人       11498764     
2011       20082026人         14413123人        5668903
2012       18752106人         17236621人        1515485
2013       17914756人         16745695人        1169061
2014       16470140人         18513434人       -2043294
2015       16933559人         18612172人       -1678613
2016       15224282人         17364027人       -2139745
2017       14454335人         18998424人       -4544089

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已无疑问,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9%,肯定是过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8 16:59:53
不加息负利率状态,使资金需求旺盛,都是有背景的企业或人拿到低息贷款,造成了中小企业想贷款贷不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9 11:56:40
难道,真的已经是这样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